“双减”背景下的跨学科写作探索
——南京市小学语文吴勇名师工作室送教江宁区铜山小学
10月22日,在这秋高气爽、硕果飘香的日子里,南京市吴勇名师工作室送教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本次活动由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乡村教育研究中心主办,铜山中心小学、江宁区小学语文汪璐璐名师工作室共同承办。活动的主题是“‘双减’背景下的跨学科写作探索:科学教育与写作教学的有机融合”。江宁区铜山小学是一所享誉省内外的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为本次的跨学科写作教学研讨活动,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上午活动主要以课堂观摩为主,由工作室核心成员、区学科带头南京市上元小学徐俊副校长主持,铜山小学朱珂、李慧老师以及名师工作室成员钟骏峰、陶节萍老师展示跨学科写作的课堂教学。
朱珂老师以班级一名同学的小发明“电子抄鱼网”为抓手,引导学生设计图文并茂的介绍说明,并借助举行小发明推介会,进一步指导学生完善自己的习作—“推介我的小发明”,学生的写作有动力,写作学习真实推进,呈现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紧接着,李慧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且丰富的习作教学示范课——《--的制作过程》。
第三节课由工作室成员横溪中心小学副校长钟骏峰执教的跨学科习作课《我的奇思妙想》。上课伊始,钟校就以一个盒子“你觉得这个盒子可以装什么?”打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匣子,充分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激发了学生的交流愿望。钟老师课堂最大的亮点就是将科技、想象、表达融为一炉,让写作成为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阶梯和抓手。
第四节课由弘景实小的陶节萍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喝水的学问》的跨学科写作课,教学伊始,陶老师由“少年硅谷”一词走近铜小学生,自然引入今天的话题喝水。从学生生活中不好的饮水习惯出发,招募“健康饮水小小讲解员”,将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模块:为什么要喝水?喝什么水?怎么喝水?在学生们激烈的讨论下,在老师适时出示多种资料后,他们选择其中一种人群,针对拟定一份健康饮水建议书。学生们在真实的世界里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观察、分析和反思。学生们由自己平日里爱喝的饮料展开讨论,到最后也深知了多种不良饮水习惯的危害。整堂课陶老师让写作与生活、与健康融会贯通,使之称成为一次有服务社会生活诉求、满足自身需要的真实写作活动。
习作教学观摩后,主持人徐俊校长对上午的活动做了点评,首先肯定了四位老师的课堂,都是围绕在本次的主题下展开,对学生的习作教学活动给与了肯定。
下午场活动主要由工作室核心成员、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副校长、南京市学科带头人汪璐璐主持。首先,工作室成员陶会老师带给我们的《跨界学习理念下的小学创意写作教学实践探索》专题讲座。讲座过程中,陶老师重点分享了跨界学习理念下的小学创意写作的课型,主要包括“三阶段”“六方面”。他表明跨界视野对写作资源更鲜活,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习作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感到兴趣盎然。陶老师结合大量的实例启发大家思考:什么内容适合跨界?与哪些学科有机跨界?可谓是例例有创意、例例有新意。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紧接着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特级教师张爱平以秦淮区最新的教育改革发展大会上发布的《为全区学生办实事的十条措施》为例,阐述秦淮区在落实“双减”政策的上的一些具体措施。随后提出“双减”的当下,作业设计是教研的重点方向之一,并展示了5例具有新颖性、前沿性、价值性的研究方案,为我们后续“双减”政策研讨提供一定的思路、方向。张所长以自己研究的数学课题为例,为我们讲授他的课题研究,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数年才得以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真是十年磨一剑!在讲座最后用人民教育家于漪的话共勉: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最后登场的是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特级教师左坤。他提出乡村学校发展及乡村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三个意识:一是育人意识,今天讲座的主题就很贴切的说明了综合育人的特点;二是转化意识,包含学习到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发展;三是科研意识,教师应逐步提升科研意识,在科研过程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左所长的总结画龙点睛,让参加活动的老师豁然开朗。
本次送教活动,旨在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职能,重在落实国家振兴乡村教育的发展战略,同时体现出工作室面对“双减”政策的有力作为。这样深受乡村学校欢迎的送教活动,我们将持续开展,并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