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9日,“南京市初中英语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的研讨”活动在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顺利开展。其中,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成员,来自南京市第五十中学的杨勇老师执教了《英语》(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 Reading 1,来自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的齐玲老师执教了《英语》(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 Task。
以下是刘晓倩老师和邹雅月老师在收看直播后的反思。
聚焦单元主题意义 建构结构化知识
南京市第一中学江北新区分校 刘晓倩
近日,我参加了南京市教研室组织的初中英语教研活动,观摩了由南京市第五十中学杨勇老师和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齐玲老师带来的两节示范课,课后还认真聆听南京市教研室马黎老师的《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的思考》专题讲座,收获颇丰。
一、结构化解读,深度研究教材内容
两位老师授课内容均来自译林版教材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Good manners,该单元的话题为礼仪,属于人与社会的范畴。杨老师授课内容为Reading板块,通过师生之间的问答交流,引导学生重组和提炼有关Manners in the UK的结构化知识,在文本研读过程中,围绕greeting people, starting a conversation, behaving in public, behaving at home四个方面提炼重要信息,分层整合相关内容,构建有关英国礼仪的结构化知识,为比较中英礼仪习惯,在新语境中迁移所学内容,实现创新表达创造有利条件。
齐老师授课内容为Task板块,在主题知识结构化的过程中,齐老师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和内化范文中的语言和信息,对语言知识进行概括和梳理,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课主题意义的理解。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反复并深度研读文本,正确界定主题意义,并梳理出文本主题意义背后的知识结构,例如可从文本特征、写作意图、内容主线、作者态度等角度建构知识框架。
二、结构化建构,整合单元知识框架
杨老师紧扣interview这一文本特征,结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Reading板块同为采访的文本类型,适时分析采访语篇的语言特点,并根据文本话题调动学生已有图式,如七年级学过的打招呼的方式等,复习并予以补充,从而建构新图式,最终形成了完整的话题框架。齐老师则关注前置知识的迁移,从Reading板块相关话题的讨论,到Integrated skills中公共标志的再现,再到语篇结构、语言特点等,帮助学生在新情境下形成本单元话题的结构化知识。
其实,经过学习后学生脑海中已经逐渐积累了相关图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单元话题为中心,帮助学生进行再归纳、再整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语言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形成系统、有序的结构化知识。
三、结构化运用,助推英语深度学习
为了将学生已经储备的语言知识转化成一种语言运用能力,两位教师都创设了与文本情境相似、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境。杨老师通过一则短视频展示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用“你吃了吗”这句问候语,引发学生对Manners in China的讨论,齐老师根据学生真实生活体验,以春游中的礼仪为切入点,将学生置身于相关语境,既符合本课时的教学主题,又激起学生的交流意愿,鼓励学生有效迁移并运用之前获取的结构化知识,实现了从文本层面的交流到针对真实情境进行探讨的转变,学生通过讨论与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实现了英语语言的深度学习。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所带来的教学契机,自然地导入真实可行的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地将所学知识内化,并建构新话题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在最后的讲座中,南京市教研室马黎老师提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教师要合理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不同层次、能力要求呈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活动,在学习理解中学生可以形成新的结构化知识,在应用实践中巩固结构化知识,在迁移创新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此次教研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两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中不难发现,教师在设计活动前一定要深入研读语篇,精确把握主题意义,重视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的建构,如何通过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话题,整合单元知识框架,最终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是我们年轻一代教师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构建
二十九中天润城分校 邹雅月
2021年4月19日,马老师团队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给我们带来了两节精彩纷呈的研究课。本次活动主题是“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的研讨”,教学内容分别是八年级下册Unit 5 Reading和Task,单元话题为Good manners。听完这两节课,我深刻意识到自己日常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忽略文本特征,语言知识碎片化等等。两位老师将知识结构化的种种努力和示范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具体收获如下:
1. 温故知新,搭建知识结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倡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这一理念在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齐老师在写前环节引导学生总结提建议的句型时,让同学讨论如何让自己的表达更为丰富,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回顾了很多本单元、本教学板块甚至是本主题群的相关表达,既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又让同一知识在螺旋上升的大结构中实现了升阶。
作为老师,我们要在充分解读教材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进行规划、调整,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层层推进课程目标的达成。
2. 高瞻远瞩,关注前置性知识
两位老师在课前分别对该课时的前置性知识做了详细梳理,范围覆盖了整个初中阶段英语教材,既有话题相关的单元内容,也有写作相关的丰富表达,着实令人钦佩。译林版《英语》教材中各个板块的内容围绕主题而设置,看似独立却相互关联。我们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整体解读板块内容,梳理板块之间的联系,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针对各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内容上的整合,优化教学内容,避免单元教学“碎片化”“孤立化”,争取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 精心板书,助力知识结构化
尽管两节课的课型不同,但两位老师的板书却惊人地一致。板书是对老师教学环节的记录,最终留下的既有整节课的框架结构、又有话题相关的句型结构。在课堂生成环节,这样的板书既能为学生输出作参考,也能为学生建构结构化知识提供帮助。
4. 巧设情境,强化知识运用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用,杨老师在读后环节设计了“比较中西方礼仪”的文化对比活动,并以中国人“吃了吗”的打招呼方式举例,十分贴近生活实际;齐老师则以学生近期的一次春游为例,布置了为一次讲座进行网页宣传的写作任务,并在写作之前通过图片为学生搭建内容和语言写作支架,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句会写。
总的来说,单元整体教学以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为主线,通过单元板块的内在关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加深对主题的学习和理解。这要求我们老师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单元教学活动,构建整体性教学。教师既要把单元板块内容看作互相联系的整体,又要区分各个课型的目标、内容和功能。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我们的教学要紧扣主题,重组、优化教材内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把握主题意义的深度与广度,以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