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在美丽的南京市齐武路初级中学,南京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周智宁名师工作室和南京市许冬红德育名师工作室及江宁区黄伟工作室联合主办了一场精彩的思政“大中小一体化”教学研讨活动,三个名师工作室部分成员参加了线下活动,江宁教育信息平台进行了网络现场直播,100多名教师参与了线上观摩。
活动的第一项议程,是由小学、初中、高中的各一位教师,就同一个教学主题“民族团结”,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分别开设了一节展示课。
第一节课是南京市齐武路小学邵丹丹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第二课时,邵老师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围绕学习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学思路清晰,学习氛围浓厚,师生积极互动。通过研究古老的商贸通道——茶马古道,孩子们懂得了自古以来,各民族之间互通有无、相互依存,不仅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融,还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结合课前调查,各小组从饮食、服饰、音乐、科技、文学等方面展示交流各民族文化交融的事例,体会各民族兼收并蓄,形成光辉璀璨的中华文化。在一个个民族故事分享中,感受各民族在奠定祖国疆域、开发国土、维护祖国统一的事业中,同心同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第二节课是由来自许冬红名师工作室成员、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的王寅老师带来的一节《促进民族团结》。这节课主要通过“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团结”、“为促进民族团结,我们做了哪些工作”、“维护民族团结,是否仅仅指汉族人民团结少数民族人民”等几个话题展开,层层推进,步步探讨,帮助学生一步一步认识到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做法。同时,能在探讨中掌握多角度分析问题,以及理性客观地认识问题的能力。
第三节课是来自周智宁名师工作室成员、南京市东山高级中学的朱翠华老师带来的一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这节课里,朱老师通过一个“我国各族人民怎样和睦相处”的议题,带领同学们共同探讨。师生们在课堂上以时间为线索,以国家的政策、制度、方针为抓手,以现实事例为证明,以西方抹黑事例为反例,多角度、深层次地剖析了我国的民族关系,以及是怎样维护民族团结的。并通过探讨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下午,在齐武路初中的录播教室进行了第二项议程——教学研讨,周智宁老师主持了活动。齐武路初中郑勇校长首先致欢迎词,对参加本次活动的专家、老师表示热烈欢迎。
接着,江苏省教研员顾润生老师,对三节课作了点评,并作了《一体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的讲座,他从“什么是´一体化'教学;为什么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如何体现´一体化'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顾教研员认为,“一体化”教学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理解;实施“一体化”教学符合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利于形成教学合力;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核心素养培育等方面来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此外,顾教研员还从“研究机制、资源共享共建机制、交流机制”等方面对推进一体化教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对一线教师以极大的启发。
随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斯主义学院石寅博士作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专题讲座,他从“什么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自身的特点、我国的民族政策、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思政教学的思考”五个方面进行了讲授,石博士的讲座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加深了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南京市建邺区教师进修学校许冬红副校长谈了自己对“一体化”教学的思考及建议:既要遵循不同年段特殊的规律,更要把握不同年段的内在关系,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江宁区研究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罗明教研员对本次活动进行了高度评价,并表示今后借助名师工作室、区教研等平台多开展一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主题教学研讨活动,为增加各学段思政教师交流机会搭建平台与创建机制。
为期一天的活动,让参加活动的老师领略了大学、高中、初中、小学思政教师的风采,开展了一线教师与课程专家的深度对话,进行了“一体化”教有益尝试与探索,对于深入推进立德树人要求下思政学科教学变革,探寻思想政治理论课大中小“一体化”视域下学科育人目标与课程内容教育价值有效实现的路径,提升思政课教师进行“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