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段信息素养衔接》(第二期)线上说课(小学阶段)
——人工智能——感知体验
新闻撰写: 说课老师 审阅:金婧 终审: 巫雪琴
《跨学段信息素养衔接》系列研讨活动基于育“未来人”的教育理念,即育“有家国情怀、世界视野、未来胜任力”的人。站在全人的发展视角来审视中小学阶段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的断层与外延式问题,依托高中新课标、以学科大概念为主线,梳理不同学段知识点,再针对相应知识点逆向梳理与修正不同学段相关专题的学习目标,每个主题通过线上说课、线下教学、专题研讨三个阶段进行教学实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进行改进,最终重构跨学段信息素养目标与评价体系,推动信息素养培养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活动的过程也是广大一线教师自身信息素养快速提升的过程。
2022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标把人工智能作为6大主线之一,81次提到人工智能,可见本专题重要性。巫雪琴名师工作室《跨学段信息素养衔接》活动,针对人工智能专题,在梳理高中、初中、小学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分成“感知体验”、“深入探究剖析”、“设计与应用”三个期开学研究,面向省内外老师发出“英雄帖”,第一期的线上说课在5月12号与13号举行,有23位老师参加。
小学
江苏盐城 钮洪斌
盐城市大丰区幸福路小学,盐城市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盐城市 “敬业爱生”先进个人;大丰市十佳教师;大丰市优秀教师。
课题:身边的人工智能
通过 “形色”APP识别植物、借助xDing工具修改样例脚本实现自己的想法、使用百度EasyDL定制猫狗识别的图像分类模型等活动任务,逐步揭示出人工智能的概念、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无穷魅?力。通过微视频列举了人工智能模仿人类智能行为的典型应用,从看、听、说、动、思5个维度进行深入的拓展加工。
江苏镇江 刘冬
句容市崇明小学文昌校区,句容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以视频为载体,帮助学生建立起“像这样的技术就是人工智能”的形象概念。并通过电影中的强人工智能的科技感和生活中的弱人工智能的便利感,结合“微信语音输入”、“手机助手”等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人工智能的魅力,增强孩子们对人工智能学习的兴趣。
江苏镇江 潘伟荣
句容市实验小学,镇江市十佳教师
课题《初识人工智能》
从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入手,紧扣人工智能的本质是运算、基础是数据,通过了解人工智能、探究人工智能、比较人工智能、感悟人工智能四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工智能、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感受人工智能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知道人工智能的分类以及研究人工智能的重要意义。
江苏镇江 任爱民
句容市实验小学,句容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镇江市信息技术教学能手。
课题:身边的人工智能
通过设计激趣导入,感知人工智能;体验应用,感受人工智能;简单实践,感想人工智能;辩证看待,感悟人工智能四个环节,利用项目活动、体验式学习等形式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应用及其发展,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江苏无锡 包士娟
包士娟,江苏省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教师。无锡市综合实践学科能手,江阴市教育科研能手,江阴市科技教育先进工作者。
本节课设计“问题驱动,认识智能农植园”、“实践体验,感知智能农植园”、“创意设计,绘制智能农植园”、“评价点评,反馈智能方案”几个环节,培养了学生对现代种植和农业的兴趣,感知了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现代化的价值,让学生了解了校园农植园的基本架构。
江苏徐州 李怡斐
徐州市云苑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课题:神奇的算法
本课遵循了解算法、设计算法、实现算法的课程主线,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应用、创新的过程对算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掌握简单算法的设计。本课堂的一大特色是在引导学生设计算法、应用算法的过程中使用计算思维操作流程,促进学生核心素的提升。
江苏苏州 施迪妮
苏州市吴中区尹山湖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中央电教馆人工智能培训师,吴中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课题:社会中的人工智能
本课通过观看数字影像资料、搜索整理信息以及“发音测评”、“中英文翻译”、“动物识别”这三个体验活动,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在家居、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学生在课堂中尝试用人工智能解决生活以及学习中的问题,初步树立起信息意识,奠定程序设计的思维基础。
江苏镇江 陈美琳
句容市宝华中心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句容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镇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镇江市信息技术教学能手。
课题:语音识别
通过分组体验语音识别智能产品,通过视频展示生活中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的应用,再结合视频探索语音识别的概念和一般过程,最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编程猫软件编写语音识别程序,体验语音识别模块的神奇之处。重点培养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兴趣和探究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