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思|从新课标几点改变谈起

2022/7/18 15:13:13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团队成长     发布人:马黎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也第一时间下载阅读,力求尽快跟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新方向,明确英语课程的新理念、新目标以及落实核心素养的新方法,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升教育与教学实效。以下是工作室成员学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一些个人收获与反思。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颁布,相关的解读、公众号推文以及讲座一时间遍布网络,我已有幸学习了很多。从新旧课标对比来看,从结构到内容都有很大变化。今天,我就从新课标的改变中选择几点让我印象深刻的谈一谈。

课标改变一:课程目标由指向“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核心素养”

教学行为改变: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核心素养”一词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物。这次将其定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要从英语课程的起点,明确素养为本的原则。在核心素养中,教师们对于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研究已经很多,我特别想谈一谈在学习能力维度的变化:《课标》对于学习策略的划分由旧《课标》中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改变为新《课标》中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管理策略。其中新增了“情感管理策略”,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后期的教学中,我将注重每节课开始阶段真实情境的创设,让每节课学生的学习都是完成一个基于真实生活的任务,并在情境创设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增加基于主题的多模态语篇输入,在合适的时间播放音频、视频等语篇,并在教学环节中辅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积极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因材施教,让各种类型的学生在英语课上获得成功的体验,乐于开口,保持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并提升学习的信心。

好的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新《课标》将原本的调控策略改为元认知策略,并在内容要求中增加了对于学习微习惯的要求。因此,尤其是在七年级起始阶段,教师要格外注意对于落实每日课前预习、课中保持专注力、课后复习的习惯,可以编制预习或复习学案,引导学生在熟悉教材的同时,每节课带着问题进课堂,同时在课中强调对于记笔记习惯的培养,讲授并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笔记的形式提升课上对于学习的专注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尤其是在初三复习阶段,鼓励并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任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在后期的学习中更多地不仅是传授给学生教材的英语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网络或其余工具,完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成就终身学习的可能。

课标改变二:分级目标由五级目标转向三级目标,并引入“+”的概念

教学行为改变:增加学生词汇量的输入,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和词块

旧《课标》中,学生初中毕业应达到五级标准,在词汇层面要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而新《课标》在学生应达到的三级标准中要求学生围绕相关主题学习并使用约1600个单词进行表达以及接触主题范围内的100~300个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在三级+的要求中提出了围绕主题使用1800个单词和接触主题内的200个单词的要求。

除了词汇量要求的增长外,还增加了“围绕相关主题”这样的关键词。因此,在后期的教学中,我准备开展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的拓展阅读和精读泛读结合的群文阅读。在课内语篇主题的基础上,辅以文字类语篇,在对于教材主题意义的补充下,以主题以引领、以语篇为依托的实现学生围绕主题的词汇输入,进而促进学生围绕主题的词汇输出,达到读写结合,在接触和使用中应对学生对于词汇需求的增长。

课标改变三:课程内容上增加了“主题”与“语篇”

教学行为改变:备课过程中加强语篇研读,以单元为视角,凸显主题意义

旧《课标》中在附录环节有专门的“话题”附录表,而在新《课标》中,此表格被删去了,并增加了“主题内容要求”,延续了高中课标中“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并下设了26个主题群与若干子主题内容。因此,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在合适的时间,尤其是单元复习、初三一轮复习中,创造性地整合教材,开展以主题为主线的复习课,打通六本教材,并在每节单元或主题复习课中,以主题为主线,改变仅仅呈现或复现单词、短语等碎片化趋势,以单元为视角,凸出主题意义,让复习课的价值取向走向主题深处。

旧《课标》中主要关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和学习策略,在新《课标》中课程内容增加了“主题”和“语篇”两个重要要素,并排在六要素前两位,凸显其重要地位。同时,在语篇知识内容的三级以及三级+内容中,要求学生理解语篇的主要写作目的、结构特征、论证方法和信息组织方式,并在语篇中辨识、尝试运用衔接和连贯手段,理解语篇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因此,我在后期备课过程中,要以语篇为起点开展教学设计,在教材分析环节要用what(作者写了什么)、why(作者为什么写)和how(作者如何写)三个维度进行研读,明确主题意义,分析其传递的意义,挖掘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标改变四:课程实施上凸出了“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行为改变:以终为始,开展逆向设计

新旧《课标》在最后都附有相应的教学设计,但是在新《课标》中,将教案撰写的版块分为3个栏目,分别是“教学目标”、“学习活动”、“效果评价”,这就从教学设计的起点凸出了教学评一体化,且避免了“贴标签”式的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让每个教学环节不仅对应教学目标,还有了评价方式。这时,教学目标的设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对新《课标》的研读,在后期的设计中,我将以单元为最小的承载意义的单位,从单元的视角整体设计目标。因此,在新《课标》中也设计了以单元视角设计的案例。

同时,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中,评价的作用也被充分放大。以往评价的主体是教师,且对于学生的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形式上多以分数来体现。基于新《课标》 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首先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在课中环节增加生生评价,并利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实施学生的自我评价,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同时我还要增加过程性评价,并且避免空洞的“good”“excellent”等言之无物的评价方式,而是基于学生的表现,给出与学生回答相呼应的真实评价,真正发挥评价的反拨作用,实现以评促教的作用。

新《课标》的颁布已有一段时间,对于新《课标》的学习也才刚刚开始,以上都是我肤浅的认识,期待在后续的教学中以实践出真知!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