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共读》活动(第十七期)教师心理
新闻撰写:领读者 编审:姚文连 终审:巫雪琴
为了培养广大一线教师系统阅读的习惯,特别是理论书籍的阅读,巫雪琴名师工作室特别策划了《好书共读》系列活动。活动利用寒假与暑假集中进行,根据共读书籍自身体系分成多期,每期活动分三段式进行,第一阶段个人自行阅读,第二阶段线上共读与交流,第三阶段个人精读与反思。集体共读与交流依托钉钉群或者腾讯会议面向省内外直播。本专题阅读书籍是由陈琦、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
教师心理品质与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心理成为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师的角色、专业品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教师成长与培养以及教师压力与职业倦怠。本期《好书共读》活动于8月26日晚上8:00依托腾讯会议如约进行,由姚文连老师主持。姚文连 、穆芳芳、周丹丹 、张晶 、俞亚娣 、蔡先胜 6位老师围绕教师心理,为您从不同角度进行领读。
姚文连:江苏省射阳中学
领读角度:酝酿共情同理心
领读者介绍:高级教师,盐城市学科带头人
内容介绍:
姚老师以《酝酿共情同理心》的交流主题,从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实际教育情境出发,将教师的角色塑造、师生的多维互动、教师的专业成长等《教师心理》的三部分主要内容,依次提炼为“既为师,则安之”、“授业易,传道难”、“先育己,后育人”三条基本主线,分享了个人多年以来的教育教学与专业发展活动的体验与感悟,以期聚焦师生共情同理之心的培养和塑造过程,激发更多教育心理研究应用同路人的共鸣与实践。
穆芳芳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领读角度:师生互动的解读与分析
领读者介绍: 一级教师,句容市优秀青年教师
内容介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增强学生信息意识、发展学生计算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一项基础课程,课程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与学生互动,营造和谐稳定的课堂教学气氛,精心设计提问,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穆老师分析了目前信息技术课堂师生互动的特征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出了优化建议。
周丹丹:南京市东山高级中学
领读角度:教师的专业品质
领读者介绍:高级教师,南京市青年优秀教师
内容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不可替代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社会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品质也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周老师将结合自身的成长感受,从教师专业品质基本理念讲起,再围绕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教师的教学、教师的交互沟通能力展开阐述,并结合实际来探讨如何改进这三个方面的能力,以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品质的提升。
张晶: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领读角度:教师职业倦怠及预防
领读者介绍:高级教师,镇江市骨干教师
内容介绍:
职业倦怠是职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个人、对工作、对家庭和对社会都有很多不良影响。张老师围绕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有哪些表现和危害、我们有没有在不觉中加入职业倦怠的队伍、职业倦怠的起因有哪些以及如何来有效预防职业倦怠几个问题,联系书中内容和查阅的相关资料,并结合广大一线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阐述和分享,以激发更多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热爱教育事业,抓住发展机遇,战胜各种困难,远离职业倦怠。
俞亚娣: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
领读角度: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领读者介绍:高级教师,常州市骨干教师
内容简介:教师从一名新手到专家型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有:观察与分析、微格教学、教学决策训练、教师反思训练、行动研究。这些途径更多的便是实践与反思,有自己的,也有他人的。但同样的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力量。俞亚娣老师借助于木桶图片,阐述团队中各成员的作用以及团队建设:一群人通过共同的目标,组成形式上的团队,而相互协作,明确角色和解决冲突,形成真正的团队,合理的评价机制促成高绩效的团队。在团队的建设中制定团队目标,明确团队角色,管理团队冲突,提升团队技能,管理团队绩效,从而实现团队建设。教师群体的专业生活方式,将决定着一所学校的高度。
蔡先胜:徐州市东苑中学
领读角度: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领读者介绍:中学二级教师 初中信息科技教师
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专业化的培养提升路径。从新手教师成长为熟手教师,再到最后的专家型教师。蔡老师围绕书中所介绍的教师职业生涯的四个阶段、成长经历的五个阶段、教师职业周期模型、专家型教师的共同特征以及教师成长和培养路径等方面,和各位老师进行了交流。同时,回顾了4年来的自身专业发展感悟并结合新教育理念,提出专业发展离不开自主成长意识。一线教师要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加入专业发展共同体等形式,不断夯实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功。
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已经悄然而过,当我们用心参与一项研修活动的时候,时间总是会过得飞快。六位导读老师,分别从教师的专业品质、教师的职业倦怠与预防、师生互动的解读与分析、教师的成长与培养等不同的视角,分享了各自研究教师心理、改善教育教学的实践体会,相信一定可以为更多的同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多阅读可以让我们更睿智,多交流可以让我们更丰富,多思考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相信我们的所有付出和坚持,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