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暮秋的阳光,迎着初冬的风露,11月24日下午,南京市张冬梅名师工作室和新疆自治区蔡万茹小学数学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在南京市科睿小学如期开展。本次活动主题为聚焦“主体学习胜任力”的实践研究”。线上线下参与本次活动的有张冬梅工作室成员、伊宁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周玉勤主任、新疆自治区小学数学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主持人蔡万茹副校长和伊宁市的小学数学老师们,以及科睿全体数学老师,线上线下近3000人参加本次活动。
课例展示 现场研究
第一节课,是科睿小学的杨梦园老师和三(7)班孩子一起上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节课中,杨老师紧紧扣住关键句“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条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学生在观察、思考、表达等活动中进一步获得对数量关系的深刻理解,从而深切感悟“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杨老师借助“形态工具”——列表、线段图、结构图的支撑,促进学生思维的外显,提升沟通能力,为后续策略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课,科睿小学宋婷老师与三(5)班学生一起学习《认识分数》。宋老师以“野餐分食物”这一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导入,由生活经验唤醒学生对平均分的思考,最后抽象为数学符号和概念。在分蛋糕的活动以及创造几分之一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经历分数的创造过程,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从而建立起图形表征和数学符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主题讲座 互动交流
精彩课例后,科睿小学教学研究部的王永梅主任结合两个课例,做了主题为《以“数学工具”助推沟通力的提升》的精彩讲座,王主任从反思力、自决力、沟通力、规划力、执行力、迁移力六个方面解读了学生主体学习胜任力,并指出两位老师的课堂中,都借助了“数学工具”实现“沟通力”在数学学科上的“预期表现”。今后,我们将不断加强研究,将主体学习胜任力塑造成一个自赋能、自组织、自创造的系统。
张绍华老师谈到:今天上午我自己也刚刚上了一节研究课,在评课中,冬梅师父特别提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越周到,学生许多可遇不可求的生成才能使课堂更精彩,更丰满。我想,这里的周到不仅是指能够预想到学生生成的各种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对这节课最上位的目标,需要培养的最核心的素养有精准的定位和把握。所以刚刚听课中,我也特别关注了这点。
刚刚张特提到“沟通力”中如何挑起一个能够引起交流的话题,那么学生的生成往往就是一个“好话题”。比如第二节课中的一个小细节,学生说自己的收获时,说“我发现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老师接过来,“那我们根据他说的,把这三个分数比一比大小。”从环节逻辑上看,老师处理得很自然,不过从儿童学习的视角看,这个孩子看懂了这个现象,其他小朋友都懂了吗?我们知道,这个结论难度很大的。其实后来有个预设的环节,说说分子、分母、分数线的意思,既然如此,学生的这个“提前”出现的生成是不是可以和这个环节融合起来:“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是这样吗?”“我们能结合图来研究研究吗?”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看到分母越大,就是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每份就会越小(从图上可以直接看到)。这个学生的生成其实直接指向了分数的意义,而分数概念的建立恰恰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最重要的目标。我们可以把它用得更好。
恰到好处地处理好生成,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话题,我们都在努力的路上。
策略提炼 收获成长
最后,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副校长、工作室领衔人特级教师张冬梅围绕“数学核心素养”和“主体学习胜任力”点评了两节课。张特除了对两节课做了具体的指导外,还着重围绕主体学习胜任力之沟通力进行点评,着重分析了沟通力的内涵与具体表现,指出教师及教学策略在促进学生沟通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中要力求体现新课标强调的体验性学习,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真实感悟,从而实现有效学习。张特还指出小学生主体学习胜任力的6个表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信在张特的指导下,全体数学教师一定能潜心研修,在学习、实践和反思中踏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