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晚,李爱云名师工作室成员们齐聚云端,聆听了江苏省教研室正高级教师何锋书记的主题报告:新课标、新要求、新发展。
何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新旧课标的差异,虽然2022年版的新课标是2011年版课标的修订版,但它有很多旧课标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它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也对我们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何老师指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一线教师首先要把握课标要求,增强课程意识。他说,新课标最大的变化就是课程价值的变化,即“素养为本”,这相应地带来了我们英语学科育人方向的变革,即从倡导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报告中,何老师引用了课标组两位组长梅德明教授和王蔷教授在《基础教育课程》中提到的“英语课改的八个新方向”。他建议我们一线老师要尤其关注以下四点:明确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目标,构建有助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提出推动用于教学方式变革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推进素养立意的学业质量与学业评价改革。何老师认为,这是英语新课标的“突破点”和“创新点”。2024年起,小学和初中学段也将开始新教材的学习,如何贯彻新课标的要求,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何老师的及时解惑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何老师提出,老师们在充分把握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在实际教学中要“落实课标精神、坚持评价改革”。他带领着老师们回顾了新课标中对评价的建议。细心研读,我们发现 “考试评价”围绕三个层面展开:它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建立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推进了考试命题的改革。这三者都围绕一个中心,即“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是基于核心素养,多元评价体系是在真实情境中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考试命题的改革则指向核心素养的落实,真正促进“教、学、评”的一体化。作为教师,站稳我们的主阵地课堂至关重要,所以何老师提醒老师们要特别关注“课堂评价”,因为它与我们每天的教学工作息息相关。新课标提出: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进步和学习困难。我们的课堂评价应该是多元的,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回答问题”和“随堂检测”,小组讨论、综述观点、自评互评等都可以成为我们老师课堂评价的方式。此外,我们在课堂上除了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肢体语言等反馈方式来评价学生对课堂任务的兴趣、对任务的完成程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能力水平等,从而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鼓励、指导或建议。
何老师的讲座非常具有实操性,他还从作业评价、单元评价、期末评价和考试评价等几个维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不难看出,何老师对于我们一线教师常有的困惑或盲点了如指掌,他的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
新课标背景下的考试改革也非常重要。考什么?如何考?报告中,何老师特地针对“命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他和我们分享了考试的三个命题原则,即导向型原则、科学性原则和规范性原则。借助于教育部命题改革专家组副组长名为“新课标背景下的考试命题改革”一文,他指出了依据“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命题必须坚持“无应用情境就无知识测试”的原则。不论是客观性还是主观性测试,考点必须“生长在产生知识或应用知识的土壤”之中,这种命题思想与“无应用即无学习”的教学原则完全一致。何老师的讲座对我们大家、尤其是期末即将命题的一线老师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讲座的最后,何老师强调了“培养语篇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他建议大家从语篇分析视角解读阅读文本,以帮助学生克服碎片化阅读。此外,近年来中、高考阅读试题的命制也加大了语篇分析层面的考察力度,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备课和教学中要努力贯彻新课标对语篇教学的建议,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接触和体验各种语篇类型的机会;指导学生学习不同文体特有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语篇知识有效获取和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态度等。
活动的最后,工作室主持人李爱云老师总结发言,她说:何老师的报告容量大、知识点多、立意高。他把我们很多一线老师不得不望而又望而却步的新课标条分缕析得清晰易懂,就像是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色香味俱全的饕餮大餐。希望老师们在领会了报告精神以后,能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加以执行与运用,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