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思|踏花归来马蹄香

2023/1/12 14:26:05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团队成长     发布人:马黎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如雨后春笋。作为一名普通英语教师,我在研读学习的同时也常常会感到困惑。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例,它讲究三个层次的活动设计与学习,但我自己在设计教学时,为了体现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层次,常常搞得整个流程不伦不类特别僵化,以至于我会反问自己到底是为了运用新理念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还是为了实践所谓的新理念强行贴标签套模式,结果与课标的初衷背道而驰?今天听了葛炳芳老师的讲座,我豁然开朗。

  葛老师提出,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时应当站在学生视角,从基本的语言学习出发,依托语篇内容开展意义加工,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和学习能力,并基于学生素养发展的理念,倡导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开展读写整合的教学实践。葛老师认为,学生阅读语篇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读”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教师更要从发展其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分析语篇的写作是如何达成的,从中学习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法,从而为学生自己写作能力的提高做好铺垫。葛老师的这番见解让我联想到课标中对于语篇研读的建议,即研读语篇的内容和主题是什么(What)、语篇传递的意义是什么(Why)、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How)。这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不太能理解的语篇研读中How的问题为什么要在阅读课上去赏析的原因所在。我想,这应该也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习得方法、完成英语写作吧!

  葛老师的讲座主题是开展读写整合教学实践。我认为,这更多的是为我们一线教师开展单元话题写作教学时提供了策略,即开展基于阅读的写作和指向写作的阅读活动。读写整合,读是前提。葛老师在本次讲座中着重阐述了如何开展阅读教学设计,以下几点做法让我印象深刻:

  1. 借助引导性问题,搭建沟通知识技能与主题意义的桥梁

  葛老师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语言知识的学习是基础。教师应该开展基于意义加工、指向主题意义的阅读活动设计。这要求教师在备课研读语篇时,应该从大问题(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问题)出发,思考设计什么引导性问题能够到达大问题,最后再设计出到达引导性问题的语篇内容知识与技能领会的基础问题。这种设计思路让我联想到教学中的逆向设计,从最终的学习目标出发,反向设计每一个活动,最终实现目标的精准达成。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在葛老师提出的这种语篇研读思路里,引导性问题起着承上启下、连接知识技能与主题意义的重要作用,就像一座桥梁一样,将下位的语言知识与上位的主题意义沟通起来。

  2.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活动,实现阅读课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葛老师用自己编写的案例,展示了ABC式教学目标的撰写,即用什么方法、做什么活动、达到什么目标。特别是教学活动的设计,每一个具体的活动都对应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所有的教学活动对应所有的教学目标。葛老师强调,在阅读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不能被剥夺,但自主学习绝对不是自生自灭,活动设计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广大教师需要在阅读课堂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活动,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回到文章的开头,我之所以对新课标中的一些新理念茅塞顿开,缘于葛老师今天这节讲座的“底气”与“硬气”。葛老师告诉我们,不必过于追求那些新鲜的话术和概念,很多所谓的新理念归根结底也是过去的一些经典思想。我想,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学习和研究新事物,也要善于阅读经典书目,从中获取更广更深的内涵,努力做到葛老师那样,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这是我们作为教师的“底气”。而我们的“硬气”永远是站在学生视角,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英语教学中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