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致敬2022 憧憬2023

2023/2/14 11:43:49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团队成长     发布人:马黎

编者按

《教育随笔》是我们公众号新开的栏目。“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自成立以来,受到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老师们的关注和积极互动,陆续有各地的老师向我们投稿。感谢老师们的分享,也真诚希望这里能成为老师们交流的平台,让我们携手同行,一起遇见最美的教育!


冬寒渐远,新年终于来了,春节的喧闹声似乎还在耳边,时间却裹挟着我们倏忽间就过了元宵。春天已至,和风伴着希翼,万事胜意由此开始。

新的一年,我想做更有温度的教师、更智慧的妈妈、更好的自己。

做一名更有温度的教师——严宽有度

中国自古就有“无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如果没有规矩,世道就会混乱不堪,人心也就不稳。从一个人的行为是不是有约束力,生活习惯是否清爽健康,就可以判断这个人是否有责任感。违法乱纪的人多半是心中缺乏对自己的约束,没有了边界感。规矩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获取对外界的认识是人的本能,日常教学中确立的“可以”和“不可以”渗透到心灵深处,就演变成习惯。因此,我们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培养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使他们形成无需提醒的自觉,知道自由的前提是约束,与人为善,为他人着想。

然而,学校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如果只讲规矩,不讲仁爱,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去年工作室的“微笑课堂”给我很大触动,学生们的一张张笑脸就是课上最动人的瞬间,这些闪耀于日常细碎间的对“人”的发现是学生眼中的欣喜,也让我在无数次回顾的时候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说到底,教育是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构建的培育体系才是教育的内核,约束、引导只是育人的载体和外显。新的一年我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自己、接纳自己,因为了解世界、理解他人是教育的根本,学习是探寻其中奥秘的方式,当我们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看到自己的“现在能”和“将来能”,他们的生命得到滋养,成长会自然发生。

做一个更智慧的妈妈——慢养孩子

汪筠在《笨拙的教养》一书中分享她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慢慢领悟到的教育心得:快时代的慢教育是一门学问,看似笨拙,却充满力量,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善于发现和引导,就能看到那小小身体里迸发出自内而外的光芒。

我是一个母亲,也是一名初中英语教师。这两个角色虽然看似相通,但是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很多时候也相互撕扯。作为母亲,我提醒自己时刻关注孩子自主的、灵性的、有无限可能的一面;而作为教师,眼见着很多孩子在初中这阶段赛程中被迫换道,心中焦虑难以避免。然而孩子是鲜活的生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我们需要在竞争、倾轧的大环境中创造一个家庭的小环境,允许孩子多一点自由和空间认知自我、适合环境、探索世界。当大环境倡导“强者居上”,家庭这一方乐土可以引导孩子追寻心中的光与明亮。在平凡日常中,我需要在育儿的挫折中寻求办法,在问题中思考突破,去构筑一个温暖的场域,悉心培育这两颗小小的晶莹的心。

做更好的自己——寻超越之态

相对动物而言,人是一种不“完善”的、有“缺陷”的和“匮乏”的存在,因为人并不像动物那样天生具有与自然相匹配的生命组织系统。真正使人超出动物的,是对于生命理想的追寻。自主超越是人的生命本性使然,超越也是人能够存在于自然的一种基本方式。一个人的成长并非仅是对物的超越,更是对人本身的超越。

于我而言,处处皆可学,事事都可以寻求这种超越之态。而超越之法在于保持那“源头活水”。因此,今年我要在日常教学中督促自己,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寻求教学的新突破,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更要清一清柜子上的书,翻翻闲书开拓眼界,静心读几本专业书积累沉淀。

生活总会继续,前方仍有征途,过往的遗憾皆是来年改变的序章。我想接下来我还会受挫于“期望”与“现实”的落差,但是在无数的“倒塌”和“重建”中,我们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认知会慢慢深入,我们会慢慢意识到偶尔的撕扯正是“角色把握欠妥”的提醒。愿这一年我们都能保持向上的状态,向着“会工作、会生活”的方向努力,静心关注平凡日常,适当留痕,反思成长。

世界如我们所见,新颜初现,暖风拂面,行于光亮,则遇见美好。世界也将如我们所想,青山绿水,熠熠光辉,常念初心,则万事皆如所愿。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