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雪琴名师工作室“跨学段信息素养衔接”(第7期)
——人工智能——设计与制作
新闻撰写: 上课老师 审阅:姚凤君 终审: 巫雪琴
《跨学段信息素养衔接》系列研讨活动基于育“未来人”的教育理念,即育“有家国情怀、世界视野、未来胜任力”的人。站在全人的发展视角来审视中小学阶段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的断层与倒挂等问题,以高中4学科大概念与义教6条内容主线为脉络、结合高中新课标与义教课标中的课程要求进行双向奔赴,选出重点、断点、倒挂点作为研究主题,每个主题通过线上说课、线下教学、专题研讨三个阶段开展,推动信息素养培养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活动的过程也是广大一线教师自身信息素养快速提升的过程。
本期主题是人工智能第三层次(设计与制作)的线下教学与研讨,由江苏省巫雪琴名师工作室发起,联合天山英才姚凤君教育教学名师培养工作室、兵团姚凤君中小学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江苏省郑茜名师工作室、江苏省初中信息科技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陆平) 共同组织的跨省教研活动。活动时间为6月26-28日,方式是线下教学录制视频,用三天上午时间线上集中展示与研讨。本次活动共展示了来自江苏与新疆兵团的三个学段的8节课,李有翔、周迎春、王超3位专家分别对不同学段的课进行点评,在线云聚听课教师近千人。本期活动由来自 老师主持。
27日 初中学段上课、评课
第一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第十二师分校马星晨 人工智能米字操-头部姿态识别技术应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第十二师分校信息科技教研组长,第十二师教育学会信息科技学科专委会副秘书长,主持参与多项省级兵团级、师市级教育局、科技局课题项目,荣获十二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优质课一等奖,多次指导学生荣获兵团级奖项
本节课以米字健身操为主线,通过人工智能头部姿态识别技术,从如何应用到自动监测米字健身操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应用现代人工智能技术,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精确量化,培养信息意识,锻炼信息思维,增强团队凝聚力,树立知识产权意识。
第二节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张绍辉 AI之光 手到拈来——图像识别统计助手
重庆市第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曾获第二十一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基础教育一等奖、重庆市2021年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信息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本课基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人工智能体验,通过再现真实的课堂情境——老师难以快速有效地统计选择类问题的各项选择情况及所占比例,依托项目式开展教学。借助AI图像识别技术(本课基于百度AI开放平台)识别手势,合理运用所学的顺序、分支、循环结构等知识,依托项目制作的完整流程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让学生体验自顶向下、逐级分解,自底向上、逐步求精的问题解决方法,提升计算思维能力。
点评 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 周迎春
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首届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江苏省第五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领衔人,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库成员,苏州市第四、五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导师,吴江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主持人,吴江小学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青少年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创新教育实践委员会专委会委员。
点评
周老师认为张老师《AI之光手到拈来》主要解决的是手势识别的问题,任务的进阶是从一人手势的识别到多人手势的识别。建议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去反思,尽管许多问题不是一节课能够完成的。教师遇到这些非良构问题时需要随机应变调整教学策略。而对于成功体验率较低情况下也可以适度降维。除了适度降维之外,可以努力创设深度学习的情境氛围,深度学习的课堂往往伴随着沉浸式的体验、学习动机的激发、知识技能的迁移、学科之间的破壁及个体智慧的生成等诸多特征,与新课标倡导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高度一致。项目化、非良构化、进阶型问题预置抑或教学评价机制的跟进从不同维度致力深度学习的发生,而AI技术的不断进阶给我们突破现有的信息科技教学范式创造了可能。
米字操这节课,周老师建议在上课开始环节统计学生对于人工智能的判断时能否利用AI程序自动统计举手人数。第二节课学生分割图像后成功学生较少,教师能否用设计一个问题比如:每人用手势给自己(或者自己组)今天的表现作出一星至五星评价,教师的示例程序拍摄分割识别最后呈现统计图表。通过分析 Scratch 作品中的源代码来评估学生对计算思维能力的掌握程度。进一步的思考是能否利用或者创建一些自动分析代码的AI程序来赋能编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