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在乡村薄弱学校从教四年的英语老师,我常常真切地感受到乡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目标感的缺失。他们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以及发展方向决定了英语对他们来说是“性价比”最低的学科。没有母语的加持,英语对他们更是天书一般。然而,在几年的教学中,我曾经发现过几次学生最“聚精会神”的时刻——上阅读课听Alice in Wonderland以及Gulliver's Travels的故事。毕竟,谁不喜欢听故事呢?于是,我开始探寻点亮他们“精神火花”的方法。
今年暑假,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英语教研员张利琴教授为我们带来题为“英语学科育人的路径与实践——以名著整本书阅读为例”的精彩讲座。在听了张教授结合扬州市多年来扎实、高效的“整本书阅读”实践的分享后,我发现尝试名著阅读也许就是一种激发乡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路径。
张教授在讲座中提到,英语名著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实施前提有三点:分析学生的阅读需求;选择适切的英语文学作品;关注学生差异,鼓励多版本进阶式阅读。同时,张教授认为教师应尊重文学阅读的体验功能,构建名著整本书阅读策略。依据乡村学校学情,我认为名著阅读课程的出发点应重在培养兴趣,从选择简单且有趣的作品入手,适当降低阅读期望,以学生“能开始读”“能坚持读”“能基本读完”为评价标准,引导学生逐渐从喜欢“听英语故事”转变到喜欢“自己读英语故事”。文学作品中丰富的语料和语境,能够激发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需求,同时词汇与语法不断复现亦能促进其语言能力的提升。
关于如何落实,张教授分享了“扬州市五个一百阅读工程”。其中我认为乡村学校应当效仿实施的有:明确课外阅读的基本量,细化到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等;每一周或两周开展一次英语课外阅读指导课;组织读书交流会、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课外阅读应当是课堂与课后相结合,不过我认为若将Daily Report与“课前阅读5分钟”活动交替进行,或者两者有机结合,能够有效促进阅读任务达成。在阅读速度较快同学的“引诱”以及形成班级交流话题的双重推进下,甚至能够激起英语阅读大比拼。
张教授还强调,英语文学阅读教学重点应该关注作品的情节、人物、语言、主题等方面,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推进学生在阅读中梳理情节脉络,分析人物形象,揣摩语言内涵,探究主题意义,形成积极的文学体验。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开设阅读分享课,辅以适度的示例分析以及阅读方法指导。我认为即便在乡村学校,学生也应当作为阅读的主体,掌握阅读分享的主动权,用书中细节支撑自身观点,从泛读向精读转变。同时为了维护学生的阅读信心,教师也可接纳学生偏离于公认答案的观点,并邀请其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经典润泽心灵,带给人们真善美。若能够通过阅读英语名著,敲开乡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之门,让他们在原作之中感受到区别于翻译腔的语言魅力,那该是多么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