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作室成员们的教育科研水平,2021年6月22日下午,“南京市李爱云英语名师工作室”特邀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吕林海教授为大家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主题讲座—— 教育定量研究方法的要义。
吕教授从定量研究的基本内涵讲起,援引了南大风笑天教授对“研究”及“教育研究”的定义,他指出:作为一种经验研究,教育学研究有两种探求知识的方法,一种是科学主义的,而另一种则是自然主义的。定量研究便是基于科学实证主义的研究,认为只有客观的,量化的和实证的研究,才是科学的研究,才具有价值。而定性研究则是基于人文自然主义的研究,它强调研究者深入地“理解”教育现象,从而整体地解释自然且真实的情境。为了使老师们更清楚两种研究的差别,吕教授分别用两个具体案例“学生下位标签对学习的影响”及“街角社会对黑人流浪者的意义”解释说明,前者是一种定量研究,研究者站在学生的背后,提出假设(通常是陌生的与众不同的假设),用数据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加以论证;后者则是一种定性研究,研究者把自己打扮成流浪汉,走进黑人流浪者们的内心深处,从而构建对这一群体的理解。
吕教授特别强调:中小学一线教师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很有意义。接下来,他为大家介绍了定量研究的基本过程,即选择研究问题,研究设计,得出研究结果等。他又分别列举了研究设计的四种搜集数据的方法,即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和实地法。其中,前三种为定量分析法,而最后一种则是定性分析法。在提到“文献法”时,吕教授强调中小学教师在使用此方法时的误区:文献法并不是文献综述,而是从文献中得出数据加以提炼。吕教授鼓励老师们利用平日教学里的各种资源,比如学生的作业、老师的教学日志等,都可以是一种独特的文献。而实地法作为一种定性分析,强调研究者走进现场体验交流,获得被研究者内心真实想法并将其记录下来。吕教授指出,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对学校的少部分群体,如“学困生”的研究上。对于一线教师而言,非常具有实操性。
吕林海教授
紧接着,吕教授又通过大量的教育研究实例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定量研究的关键要点,即如何理解理论问题,如何理解概念,如何理解变量和测量,如何将理论转变成操作性定义等。吕教授指出,理论可以理解为围绕一组概念的关系及其组织,如:“利他性沉默对于深层思维有正面影响”就是一个理论。定量研究的目标就是要提出一个理论,而理论又是由概念组成的。如:三种沉默概念与深层学习、学业成绩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更加复杂的理论即概念模型。因此,吕教授鼓励老师们多读理论书籍,因为理论书有助于我们形成概念。对于一些有着属性指向的概念而言,它是可以赋值并以此表明其属性的变异情况的。换句话说就是将概念转化为变量,这个变量可测量。一般来说,抽象度高的变量比较难测量。讲到这里,吕教授与在座的老师们热情互动,让老师们思考有哪些概念可以看作变量。吕教授又手详细地指导大家如何将理论定义转变成操作定义,从而提出极具穿透力的概念。因为,“从抽象到具体,从理念到测量,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就是考验学术水平高低的关键。”
最后,吕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关于定量研究的选题方法。他指出选题是教育研究的最关键一部分,几乎决定整个研究的价值和命运。一项具体的教育研究开始于对研究问题的选择。“选好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具体来说,选题选的是研究问题而不是主题,问题研究有聚焦性而主题则是宽泛性的。那么问题从哪里来呢?吕教授指出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教育生活、个人经历,、关文献等都可以成为选题的来源。而选题的标准之一便是体现“时代性”,即要与国家政策相关,研究背后的关联。同时,选题还要注重“创造性”。对于老师们担心的“如何创新”,吕教授指出,创新不一定意味着全面创新,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或研究方法上,有一点与众不同,就可谓创新。
两个小时的讲座,在吕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在座的老师们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希望我们可以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出对策、解决问题,做研究型老师,做终身成长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