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工作室与南京博物院联合举办

2017年4月13日陈红工作室与南京博物院社会服务部联合举办了江苏考古新发现与中学历史教学活动。江苏省历史教研员刘克明老师,南京博物院陈刚副主任以及陈红工作室的部分成员参与了这次活动。
考古,对于历史教师来说既熟悉又十分陌生,我们深知古代遗迹能记录大量的历史信息,是历史的重要资源;但亲身进入考古现场,参与考古挖掘的机会几乎不可能出现,大家对此又是充满期待的。我们首先来到金坛薛埠土墩墓发掘现场,金坛薛埠土墩墓共有10余座,沿着一条山脉排列,因为省道建设需要,南京、镇江、常州、淮安四地文博单位对其中4座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直径超过20米,高超过4米的土墩墓,考古现场负责人透露,考古队自去年12月进场以来,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揭开封土,目前已经发掘了三座墓葬,还有至少五座墓葬等待发掘。其中每一寸土、每一个石头、每一个符合都有可能提供丰富的历史信息,需要考古队员仔细的寻找。这里历史教师和历史考古的专家零距离的接触,就一些的问题做深入的交流。这里埋葬的究竟是一群什么人?这些墓葬是如何营建的?如何从墓葬的的形式和物品判断墓主人的身份?如何从这些遗迹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在交流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堂真真切切的历史课,历史绝不是躺在书本中的结论。
在参观了考古现场后,我们来到句容的江南土墩墓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的陈刚主任为大家做了专业讲解。参观后,陈红工作室的老师与南博的专家就“江苏考古新发现与历史教学相结合”进行了研讨。江苏省历史教研员刘克明老师认为建议将这个专题进行进一步的课题研究,陈红工作室的老师们也对博物馆资源如何与中学历史教学相结合提出了很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