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生而言,转“学”成“教”,可以让学习者以“教者”的身份参与学习,深度学习得以生成。
于教师而言,转“教”为“研”,可以让教者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交流,深度学习得以深化。
于团队而言,转“研”为“训”,让所有团队成员以“研修者”的身份,通过组织青年教师深度研修,在设计研修课程、组织研修活动、参与研修管理的过程中,既提升受训者的专业水平,于此同时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这是我们工作室近期一直思考的问题。
如今,这一“浪漫的研训想象”,终于化作实践。
10月15日,在北京东路小学,为期一周的张齐华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深度研修营,正式拉开帷幕。
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工作室每一个小伙伴,将深度参与到浙江温岭40多位青年骨干教师的研修活动中。
他们,将围绕“深度学习”这一核心议题,以主题式、参与式、体验式的方式,组织全体学员展开深度研修。
这一周,他们将为学员付出很多。
而更重要的是,一周后,他们每一个人,都将因此而改变。
因为——
自我学习,容易;让他人卷入学习,难。
自我研修,容易;让他人共同参与,难。
独立写作,容易;让研修班学员共同参与到论文写作过程中,享受论文写作的苦与乐,难。
而这一次次挑战,必将成为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旅程。
那就让我们,一同见证他们这一周的精彩“研训”吧!
上午,研修班开展了简短而隆重的开幕式。
温岭市教师教育学院罗伟院长、林筱敏主任、北京东路小学校长助理吴贤老师、温岭市40多位骨干教师,参与了本次深度研修的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首先,由工作室汪劲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题为《“深度学习”的内涵与教学策略解读》的专题分享。
汪老师从传统的智力理论出发,以“浅层学习“作比,详细阐述了“深度学习”的核心理念,即理解和批判,联系和建构,迁移和应用,从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关联度几方面进行了案例式分析,并和现场的老师们开展了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大家在案例和对话中了解和把握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
接着,工作室吴贤老师围绕着“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给大家做了细致的文本解读。
吴老师首先介绍了深度学习的五大特征“引领性、发展性、挑战性、主体性和成功性”,再通过教材对比和文本整合两方面深入剖析教学实质,最后结合《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中“高”的教学片段,详细阐述如何在基于学情,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解读文本。
下午的培训活动伊始,工作室的李勤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节“深度学习”示范课《用数对确定位置》。
课堂中李老师以座位素材为情境,以任务导学单为载体,牢牢抓住“为促进学习而教”这一课堂教学核心,在解决具体问题中让学生体会数对的意义。
课后,李老师带来了题为《任务导向——为课堂注入新活力》的精彩讲座。
她首先着眼于目前的教学现状,将视野聚焦于真实的问题情境,继而以任务导向为中心,通过整合、激活、应用和展示”一中心四阶段的框架,介绍了任务导向式课堂实施的策略,任务的特点、驱动价值和生长空间。
最后,工作室的宗理老师从理论的角度,深度解读了“深度学习”背景下学习任务的设计理念。
宗老师从学习任务单的概述、意义出发,结合《认识人民币》、《有余数的除法》等教学实例,介绍高质量研究单的设计理念,即开放性、可操作性、挑战性、趣味性和差异性,旨在让学生真正动手做数学,从而开展有效的深度学习活动。
短短一天的研修结束了,但学员们依然意犹未尽。通过微信、qq等方式,学员们还在和工作室的老师们兴奋地交流着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他们纷纷表示,这样以任务驱动带动学习研讨,深度卷入一个研修主题的学习方式,带给他们太多新的冲击和体验。尤其是结合实际案例开展的实战演习活动,让被动的学变成了主动的参与,是一次真正触动心灵的学习过程,真的让人受益匪浅。
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几天的研修培训,能不断带给我们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