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赋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南京幼小衔接陈静名师工作室开展主题展示活动
2022年12月16日,南京市幼小衔接陈静名师工作室开展了主题为“多维赋能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展示活动,本次活动采取线上培训的形式,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南京市小学数学及幼儿园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秦淮区教育发展中心研训员蒋保华老师进行点评。
南京市汇文学校小学部的周菲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并说明了活动的流程,上午的活动为三节精彩的课例展示。第一节课是由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的何欢老师执教的《猜纸牌大挑战》。《猜纸牌大挑战》活动是一个比较综合的大班数学活动,囊括了分类、大小、数量关系、数序、集合、位置等内容数学经验,在幼儿挑战每个关卡的过程中,教师一直关注提升幼儿的学习策略,不断的引导幼儿去思考和尝试反思,促进了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
第二节课,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的王芳老师执教了《抢数游戏》。王老师设计的抢数游戏重视板块设计,富有层次,从游戏规则不变,只改变石头个数;到石头个数不变,只改变游戏规则;再到游戏规则和石头个数同时改变,引导学生经历能整除不能整除,从由图片逐步抽象到数字,从易到难,层次清晰,最终学生的思维得到进阶,会用算式表示抢数游戏。整节课王老师都以生为本,学生深度学习,积极性高涨。王老师不但在教数学,还重视品德教育,真正将育人落到了实处!
第三节课,南京市建邺区发展中心的范韦莉老师为大家带来《分数的初步认识(二)》。范老师基于儿童的已有经验,通过分桃子这一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分数,巧妙地将一个物体的二分之一和一个整体的二分之一进行结构化整合,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亲身经历研究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和理解分数的含义,并应用图形对二分之一进行建模。此外,在范老师精心设计的变式练习环节中,我们看到学生能够直面“量”和“率”,在比较中获得对知识的本质理解,这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分数的意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午的活动为三场详实的讲座以及专家点评。首先,金陵小学的李新副校长做题为《幼小科学衔接 儿童发展有阶》讲座。李老师结合具体的课例,从教学方式衔接、学习材料衔接、练习方式衔接三方面分享了实践经验。李老师在讲座中指出,以活动承载探索,以趣味性、游戏化、活动式的教学方式给与学生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操作、发现,在交流、总结中提升认识;以丰富的材料支持学生的数学理解,设计多元化、层次化的学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游戏化的练习方式替代纸笔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实现知识的内化、能力的提升。
接着,栖霞区八卦洲幼儿园的蒋丽云园长带来了题为《基于儿童立场的乡村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建设》讲座。蒋老师的讲座让大家看到了一所乡村幼儿园,充分利用地域上的资源,并立足于儿童的兴趣、需要以及真实的问题进行幼小衔接课程建设。在幼小衔接课程建设中,八卦洲幼儿园基于幼儿关键经验确定课程的目标,生活化的课程内容组织、完整经验获得的路径调整、以自然日记为载体的课程评价,这些都科学推进了幼小衔接工作,有效缓解了幼儿衔接的坡度。 随后,南京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的特级教师陈馨老师做了题为《项目研究: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的专题讲座。陈老师从自己加入工作室的感言谈起,她提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让认真成为习惯,让研究浸润课堂,让热爱发自内心。陈老师结合自己所做的“教师卷入研究”的项目,特别强调教师要想更好地成长,一定要做好“研究”,在日常教学中要有“问题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教、研、做”合一。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指向的还是儿童的发展,这是教育的初心。
最后,秦淮区教育发展中心研训员蒋保华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蒋老师用“这是一个有灵魂的地方”整体评价了本次活动。他指出对“幼小衔接”应该有更广阔的理解,不仅仅是衔接断裂,更多的是一种贯通,一种在整体性的视野下去建构儿童的经验的思想转变。幼小衔接需要一种“篝火式”的学习,不断探寻“水源式”的学习,反省中开展“洞穴式”学习,在实践中进行“生活化”的学习;蒋老师也特别认可“研究”对教师成长的作用,在研究中要聚焦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注重数据和证据的收集,从而进行基于儿童的立场实证的研究。
陈静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幼小衔接”是一个双向的衔接,除了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也有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如蒋老师所言眼光要打开,不仅看到儿童当下的成长,更应放眼儿童未来整个的成长过程。“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今天工作室一天的活动,既展示了成员们的风采,更引发了所有参与老师的思考,在这样的研究反思中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