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电台 ǀ 漫谈教育与陪伴融合之道 ——“21天双陪伴”专题节目第四十五期报道(含音频)

2025/3/14 22:48:35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最新动态     发布人:罗京宁

做客电台 ǀ 漫谈教育与陪伴融合之道
——“21天双陪伴”专题节目第四十五期报道(含音频)

2025年3月12日,由秦淮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与南京市杨静平德育名师工作室联合推出的“21天双陪伴”专题节目,在FM98.1南京广播电台经济广播《超视点》栏目准时播出。本期节目在主持人邓超的精彩主持下,凭借其深度内容和温馨氛围,赢得了听众们的好评。


今天,邀请到的是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的罗京宁老师。他是南京市罗京宁德育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扎根教育领域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从一线教师到教育管理人员,从体育专业到心理专业,罗老师始终围绕“健康”这一核心理念,持续进修与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边界。


罗京宁老师与主持人邓超老师

深耕班会课研究30载


多年来,他专注于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研究,精心研制众多高质量的班会课程并发表,充分彰显了班主任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班会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价值和意义在教育实践中日益凸显。老教师凭借丰富的带班经验,深知班会课的重要性,这种理念对初入职场的罗老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深刻认识到班会课不仅是教育的载体,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罗老师在这一领域深耕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成为该领域的专家。班会课是班主任基本功比赛的关键项目,也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具体实践中,罗老师积极探索创新班会课的形式和内容,从体验式班会到叙事心理班会,研究在不断持续。例如,这学期开学的叙事心理班会课中,针对初中生的特点,选择了“寒假关键词”作为主题。这种创新的班会形式通过讲述和倾听故事,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情感表达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班会课在教育实践中正逐渐成为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平台。与心理课不同,班会课主要由班主任主导实施,以班级学生为本,紧密围绕本班学生的实际成长问题展开,致力于发展班级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能够更精准地满足学生个体和集体的成长需求。

在对班会课的实效性进行跟踪研究的过程中,基地实验学校和实验班级经过三年的持续观察,通过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清晰地看到了学生在社会情感能力方面的显著成长与改变。这不仅验证了班会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为后续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

罗老师强调,这样的心理班会也是陪伴文化的体现。




被陪伴经历分享


2022年2月,罗老师带领他名师工作室的12位成员老师参与了“21天双陪伴”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参与项目被陪伴的老师们都深受触动,罗老师更是觉得收获颇丰。他首先提到,在育儿方面,自己在情绪管理、育儿焦虑的觉察、梳理和改变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陪伴师的支持让他意识到,自己在职业角色和父母角色之间存在界限模糊的问题。

罗老师还谈到,陪伴也让他更为清晰地意识到,我们常常自认为正确的说教方式,可能并不适应当下孩子的成长需求。因此,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都需要不断顺应孩子的变化,与时俱进地改进教育方法。

他强调,绝大多数班主任都尽心尽力,但希望他们能通过学习“21天双陪伴”项目,不是成为陪伴师,而是将陪伴理念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呼吁班主任多学习心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运用在教育实践中。

最后,罗老师表示,将加大罗京宁和杨静平两个市级德育名师工作室的联合教研力度,推动陪伴文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还可以做些什么?


罗老师积极探索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创新的方式帮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收获身心的成长。例如,他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约定,并通过见证仪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自己用行动达成目标的过程。这种仪式感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还为他们提供了正向的心理激励。

罗老师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达成约定的故事,让更多同学见证并从中获得力量。这种分享机制不仅促进了班级凝聚力的提升,还让学生们在相互学习中汲取能量,将这种积极的力量迁移到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在他看来,体育课的意义远不止于强身健体和学习运动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活动,学生能够看到自己努力的过程,不断克服困难,实现自我超越。这种正向的经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从容坚定。



育儿心法
Part.01
建立清晰的育儿情绪边界:


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职业角色和父母角色的界限模糊而感到焦虑。建议家长学会区分这两种角色,明确在育儿时专注于孩子的需求,避免将工作中的压力和情绪带到家庭生活中。通过情绪管理和自我觉察,减少育儿焦虑,为孩子营造一个更轻松、更温馨的成长环境。


Part.02
多陪伴少说教,顺应孩子的成长需求:


家长常常习惯于用说教的方式教育孩子,但这可能并不适合当下的孩子。建议家长尝试多陪伴少说教,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通过陪伴,家长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同时也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支持。这种陪伴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Part.03
通过目标设定与分享,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设定目标,并通过见证仪式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通过努力达成目标的过程。同时,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成功故事,让更多人见证他们的成长。这种分享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能让他们学会从同伴和家庭中汲取力量,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21天双陪伴”专题节目自开播以来,凭借其专业性和实用性,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也为参与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长与改变。节目汇聚了心理教师、名师、中小学管理者、管理机构人员以及家长等多元化的参与群体,尤其欢迎家长分享宝贵的家庭教育经验。

通过广播平台FM98.1、AM900南京经济广播以及喜马拉雅、蜻蜓FM、在南京APP等音频平台,节目成功触达了更广泛的听众群体,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每周三上午11:00至12:00,“21天双陪伴”专题节目将会继续播出。主持人邓超将与嘉宾一同探索陪伴的力量,见证更多家庭的成长故事。我们诚邀更多家庭加入这段正能量和智慧的成长之旅,共同见证每一个孩子和家庭的美好蜕变。



附件下载

相关资讯

  • 名师引领 语教新篇丨南京市初中语文栾娟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圆满举行

    3月26日下午,南京市初中语文栾娟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在南师附中雨花台学校和合厅隆重举行。南京市教师发展学院徐险峰副院长、南京市教师发展学院教师培训科周颖科长、雨花台区教育局王磊副局长、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杜新建校长莅临指导,南师附中雨花台学校陈辉校长、南京市初…

    2025/4/27 14:58:19
  • 让爱回归关系 让关系回归幸福——南京校家共育新实践

    精准把脉:家庭教育痛点全解析为进一步提升全市中小学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水平,推进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切实担负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2025年4月26日,由南京家长成长学院主办,浦口区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总校、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名师工作室、南京市贺华…

    2025/4/27 10:11:57
  • 【周云名师工作室】系列活动第253期

    六合区龙池中心小学承办周云名师工作室、六合区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题研训活动 2025年4月24日,由六合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龙池中心小学承办的周云名师工作室与六合区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题研训活动,在龙池中心小学圆满收官。本次活动紧扣 “探究关键问题,提高学练效果” 主题…

    2025/4/27 9:55:18
  • 科技赋能,体育教学呈现新样态——倪特工作室加盟南师大AIGC数智融创空间

    2025年4月26日,由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系与伯索科技联合主办的“AIGC教育创新与实践研讨会——数智融创空间建设专题研讨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倪晨瑾受邀参会,并作题为《科技赋能与学科表达:构建AI赋能的小学体育教育新生态》的…

    2025/4/27 9:07:15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