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学生发展规律,向学习深处漫溯
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
2018.10.11.


今天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工作室代表齐聚斯霞精神的发源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共同参加题为“向学习深处漫溯”的南京市玄武区“课程与教学深度变革”全国高峰讲坛活动。在这金桂飘香、秋风送爽的时节里,我工作室成员也应邀按时前往参会。
会议开始,由玄武区教育局局长陈发山致开幕词。出席会议的南京市教育局祁寿东副局长发言,高度评价了我市玄武区“课程与教学深度变革”所取得的成果。随即,一场精炼而震撼的视频秀向所有与会成员展示了玄武小学数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紧随其后,由我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助理吴贤和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贲友林分别以“转学成教”和“学为中心”的主题开设创新课例。两位教师的精彩课堂引来会场阵阵掌声。

|
|
|
![]() |
访谈中,专家们详尽解读了本次高峰论坛的核心内容: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让学习真正发生;五位一体,整体关照,着眼素养,用评价改变课堂。
授课教师在针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说课时强调:口号中的学习应该就是要针对学生真实的想法,就是要发现学生的问题,应该帮助学生敞开心怀,在探究中实现提升。这两节公开课不是作秀课,而是真实的家常课,真正实现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让学习真正发生。
贲老师还强调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应该在于看学生的课堂收获。第一,课堂容量多少不能仅限于教师的预案,而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动态变化。第二,这是家常课,如果这节课没有完成,还有明天的课,还有进一步完善的机会。第三,要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不一定要在一节课内实现,可以形成一个连贯的教学体系。
与会专家也提出对所谓“好课”的解读。第一,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教案上的东西。第二,要看学生的表现。上课时间结束了还要继续,就是好课。不是看是否所有学生都吃饱了,而是学生吃了还想吃。第三,提升自己的业务,不是简单的理论词汇学习,而是去用心领悟,像授课教师那样支持学生学习。以贲老师为例,到了下课的时间仍有大量的小学生高高举起小手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贲老师却没有急着给孩子任何定义,而是不断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听到好的“成果”就重复一下,让孩子们再感受一下。
偌大的会场外秋风轻拂,而会场内却不断闪现着智慧碰撞出的火花。所有参会代表都沉浸于这场思想的盛宴中。明天,我们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