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儿童的课程之旅
---- 记李漫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
4月16日中午,李漫名师工作室邀请南京市教研室刘萍老师在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幼儿园为工作室成员作了一场“追随儿童的课程之旅”讲座。本次讲座围绕“课程游戏化”展开,让我们受益匪浅。
讲座伊始,刘老师抛出:“在幼儿园里的活动的主体是“谁”呢?活动的发出者又是谁?”的问题,将大家关注的重心聚焦到幼儿身上,关注到课程改革。她为我们剖析了课程改革的意义:是为了体现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让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来学习,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经验,作为教师我们应树立一切活动从儿童立场出发的态度与立场,为孩子创造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从儿童出发,回归经验,回归教育原点。
接下来刘老师为大家播放了几段幼儿游戏时的视屏,用最直观的方式阐述了课程游戏化的实质不是将游戏代替其他课程实施活动,不是将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成游戏,不是重新设计一套游戏化课程,把过去的课程彻底推翻,从头开始,平底起步。而是确保幼儿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并将游戏理念、游戏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之中。课程游戏化的意图是为了幼儿园课程更贴近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更贴近幼儿生活,更贴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倡导课程游戏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集体教学作用,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有品质即是精品、有挑战、指向幼儿发展的核心经验的内容。
讲座的第二环节,刘老师通过对“游戏”“幼儿游戏”“幼儿园游戏”三个名词的对比解释,突出了幼儿园游戏强调的是幼儿的自由、自主、游戏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它的内涵是自主、自由、创造和愉悦,不是个别环节要游戏,而是一日生活充满游戏精神。幼儿的自由游戏时间应该充分保证,这是儿童的权利。其他环节,尤其是集体教学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的方式真正让教学活动游戏化。接着又以图表对比形式总结了,探索行为和游戏,区域活动与游戏的区别。让我们对幼儿自发生成的游戏和教师为幼儿设计的游戏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