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生命力的数学 教有生命力的数学
——“南京市黄秀旺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报道
2019年11月19-20日,全国第二届生长数学教学研讨会在南京市宁海中学隆重举行。“南京市黄秀旺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和来自全国的1300余名中学数学教师相聚一堂共同学习研讨生长数学的教育理念。
全国生长数学教学研讨会
大会开幕式

南京市教科所张爱平副所长主持开幕式
华东师范大学、博导、亚州数学教育中心副主任、《数学教学》主编鲍建生教授
有了代数推理与几何直观的铺垫,鲍教授通过三个方面说明了如何进行初中阶段数学素养的教学与评价。
一是利用树木到森林到生态的生长观点说明了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数学素养系统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关系。从数学基本思想、中小学数学素养系统的整体设计、PISA数学素养测评的框架。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数学化;运用数学概念、试试、程序和推理;解释、应用和评价所得的数学结论三个过程详细的表达了初中阶段数学素养是什么.
二是初中阶段数学素养的评价从传统对教学的评价转化到对形成性评价、聚焦活动过程的评价、专项任务设计的评价、学习能力的评价、关注个性特征与水平差异的评价等方面的评价理念的转变。并从活动过程、数学主题、素养水平三个维度构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框架。并对命题原则和评分原则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策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老师对数学素养的教学与评价策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三是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案例和二次函数的教学案例,通过已有的相关经验,学习的必要性,如何刻画函数、函数的本质是什么、通过函数的教学可以培养哪些数学核心素养等方面进行教学案例分析。从学习进阶与发展主线描述了如何进行数学素养的教学与评价。
鲍教授的渊博知识,专业理解的高度,平易近人,寻求真理的人格魅力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
11月20日上午7:40,南京市学科带头人许峻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解题 析题 品题》一课。本节课就是解一道几何题,许老师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想法,引领学生不断调整解题思路,指导学生如何判断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可行,一步步通过师生共析从而破题。通过解题后的反思进一步明确了本题的难点,让学生懂得了“辅助线”是被“逼”出来的道理。
南京市学科带头人许峻老师授课
第三节课是由南京市学科带头人胡松老师带来的《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课。胡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精心设计问题串,通过对简单正比例函数的研究,让学生感受到了表达式、表格、图像之间的内在联系,感悟到了研究函数图像的通法,更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思想和学习经验,同样胡老师的雕塑型板书令人感到无比震撼。
意犹未尽的三节课之后,南京市数学教研员王红兵老师作了题为《学生生长的动力源泉》的教学诠释。首先王指导邀请了三位上课老师和与会老师分享了上课后的体会,随后作了精彩点评,他建议老师们,一是对于解题教学,教师要研究波利亚的《怎样解题》,对解题表要清楚;二是要通过分解和重组或者一般化、特殊化及类比等方法丰富自己变化题目的能力,这样有助于教学相长。对于两节统领课,王指导指出这样自然生长的数学课在南京已是被广泛认可,并有大批老师开展了实践研究,王老师结合我市在刚刚结束的省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的《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统领课的设计和与会教师做了交流,前后2次集体备课,7次试上,近70人的参与才形成了“一个伟大的设计”。以学定教,顺学而教是生长数学的动力源泉。
南京市数学教研员王红兵老师做教学诠释
江苏省特级教师卜以楼主题报告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院林日福老师作专题报告
上海市首批特级教师周继光老师作专题报告
最后,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张爱平所长致闭幕词。张所长对前来参加全国第二届生长数学教学研讨会的37位专家及近1300名数学教育工作者表示了感谢。他期望我们一起努力,注重过程,聚焦课堂,为理解而教,为生长而教,让数学更具有灵性与生命力。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明年再见。
南京市教科所张爱平所长致闭幕词
(报道供稿: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陈卓
南京市天景山中学 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