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小长假,我收到一位老师的假期快乐的祝福短信。想起这位老师曾经写了一篇论文发给我看,我提出了结构性大改的建议,也不知道这老师改的怎么样了。短信和老师约了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上午见面,和她聊聊她的论文。
这是一位工作很认真的老师,每一次听课或讲座,都看到她在录像或认真笔记。不知为何,从她的眼睛里,我能读出执着和认真。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愿意和她一起谈谈论文写作。
早上如约到了咖啡馆,客气的老师还给我买了一杯咖啡。论文从题目到具体内容,看不出老师想表达什么。和老师交流时,我不客气地指出了逻辑混乱,不知所云,就是一篇工作感想。南京的老师似乎都比较了解我,也算是适应了我的方式。其实这位老师的问题也代表了一线老师的写论文的困惑。
1.想写却不知从哪里开始
老师们都知道论文和自己职业生涯的关系,当然这里不乏有一些“对标”教师,就是为了评职称而写论文。不管出于什么动机,老师们首先想写论文,但却不知道从哪里下笔。总有老师让我推荐书目或找论文题,这些都是因为老师们不知道从哪里起步。我很理解一线的老师们,面对着繁杂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可能觉得处处都是问题,却处处不是问题,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思考。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一个下午,也许就是一节课,自己在纸上列出感到困惑的所有问题,然后自己一个个删除,选出认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想这个问题就是老师自己觉得需要解决,也一定会有兴趣解决的问题。
2.写出来了却不能发表或得奖
一般老师都会认为能把自己的想法码成一大段文字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可以想象出码字后不能变成铅字的沮丧。其实和其他学科老师相比,大部分英语老师有个共同的问题,这也许就是因为学科特点造成的,那就是逻辑性不强。反思自己写过的论文或者看过的论文,有问题的原因很多时候不是文章的切入点有问题,而是文章的结构问题。所以每次写文章前还是要先搭一个框架,就像阅读教学时的思维导图,只是阅读教学时文章在先,思维导图在后,而写作时是思维导图在前,文章在后。可以用思维导图软件不断地增加每一层级的内容,不断地推敲每一个层级之间的逻辑性。逻辑连贯了,文章就应该完成了一小半了。当然,找到问题和搭文章框架之间,需要大量阅读,需要一定量的文献阅读。
3.自己认为不错的却总不能发表
每一篇文章不能发表,一定有其原因的。文章完成后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文章放在一边一段时间,等哪天想起来了,再拿出来看看,相信你一定会发现不少问题。对我来说,电脑里的半拉子文章,有时再看时会进行结构性调整,其实就等于再写一篇。在工具导向的当今社会,我觉得更多地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写文章不仅是为了评职称,可能更多的时候,是想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能面对电脑,一吐为快,是不是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我不知道和那位老师的交谈是否对她写论文有所帮助,但自己感觉已经告诉了老师教科研的基本方法,希望对老师有用。
在每一个人都要写论文、发表论文的今天,不知是该喜还是忧。建议每位老师在写论文时思考:我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这个话题我有话可说吗?我了解这个话题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吗?我可以写出哪些自己的新的思考?
写论文是一种自己和外界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比起和人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方式更严谨,也能更能让老师们感受到一吐为快的愉悦!
打开电脑,从现在开始,每天写一点,教学反思、教育随笔,随手而真实的涂鸦是学术论文的起步。
作者:马黎(南京市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