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的协同建设推进中教与学的设计思考

2023/5/20 10:42:47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团队成长     发布人:顾琳

共同体的协同建设推进中教与学的设计思考

南京市花港第二小学  卢云

5月17日晚上,南京市顾琳德育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相聚云端,开展了2023年度第三次“云端漫谈”读书分享活动。本次活动我们以大家共读的《教学勇气》五六两章内容为基础,围绕“共同体的协同建设推进中教与学的设计思考”主题展开。活动由南京市花港第二小学卢云老师主持。

首先是章节导读环节。卢老师结合思维导图带着大家对《教学勇气》五六两章进行了回顾,并分享了自己阅读后的一些感受。卢老师指出,第五章和第六章都提出了“共同体”这个概念,不同的是第五章侧重于老师该怎样教学生;第六章强调我们老师作为一个学习者,该怎么利用我们的教师共同体来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

接下来,大家结合本次主题从四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分享。

【分享1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客观主义是如此沉迷于保护知识的纯洁,学生被禁止直接接触学习客体,无论他们想知道什么,都一定要经过教师的传授,教师代替知识,成为它的代言人,并成为学生注意力的唯一焦点。在你的教学过程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大家回忆一下,你们自己又是如何处理日常教学的呢?

耿明月老师联系自己刚入职第一年的经历进行讲述,她指出在进行数学新课教学时,由于害怕学生说不好,或担心课程教学内容上不完,都会由老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和概括,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课堂上,学生在练习中汇报错误时,也会直接指出来。

李慧老师分享了自己在讲练习卷时的经历。讲评练习卷的时候,老师读错,没有一个学生人感觉异样。老师感觉自己读错,而学生只是瞪大眼睛望着老师,好像就等着给他们答案。那时,老师就是学生注意力的唯一焦点,所有的东西都得经过老师讲述后,学生再吸收。

【分享2

反思在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是否存在这样的开放空间?老师说话的空间少了,留给更多的空间给学生,让他们与主体直接对话,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谈。

崔晨老师觉得自己的课堂中存在这样的开放空间,现在语文的课堂提倡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崔老师还说,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上也存在开放的空间,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主动投票参与班级事务,班级的活动也发挥同学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去创新操作,教师只是从旁协助。

方婷婷老师则指出,在语文复习阶段也可以转换一个角色,每个小组可以选取一个单元来整理复习的资料,形式可以选择小组汇报,也可以做思维导图,或者是说他们喜欢做的小报,也可以做ppt的形式,能够很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来自摄山星城小学的王青老师结合自己的公开课《玩转华容道》进行阐述,王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开放的空间,有了更多的学习、研究权利。学生不仅自己愿意去研究三国的人物,而且在以小组为代表上去发言的时候,有同学提出质疑,更有同学提出补充。在这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全部学生参加,作为老师,作用就是“少而精”地做出归纳、总结与点评。同时当学生说出的内容不够深入时,还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方法上做一个更高层次的有深度、有厚度的方法指导与补充,将学生带入更高层次的知识领域。

【分享3

从作者的一次共同体协同建设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内心在一开始时存在挣扎的,到底是以自己学到的权威知识灌输给学生,还是以一种开放性的态度来创建共同体,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寻求真知呢。请我们的老师谈一谈,在教学中,如何抵消内疚感,更好地推进我们的开放性的共同体呢?

葛爱芳老师认为第三事物就是真理本身,以及它所造成的特殊场域。教学就是大家围成一个圈,教师也是其中一员,那么这个圈的中间就是一颗“巨大的钻石”其实就是第三事物或者真理。

周倩文老师提出,建设一个共同体共同体,要给学生一个文本的空间,包括一个作业形式的空间,讨论形式的空间,但是最终这些开放性的空间都指向的是一种思维性的、开放的空间。在这个开放性的空间应该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空间,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就是对于真理的追求。同时在共同体建设过程当中,要注重一个顶层的设计。

【分享4

本书作者说,如果想要在实践中成长,我们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组成教师同行的共同体,因为从同事那里我们可以更多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教学,下面请老师们谈一谈,你觉得教师共同体,对你的教学工作有哪些帮助呢?

李亚美老师认为,在教师共同体中,教师间可以互助学习。平时为了备课、上课,教师需要进行大量的学习和研究,而这种学习和研究恰恰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师共同体需要专业引领。

来自南京市考棚小学的马伟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马主任认为,在建设共同体中,会经历一种痛苦,这种痛苦就是对于在和学生交互式的对话过程中对未知的恐惧。同时,马主任认为,共同体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交互主体这个第三方为中心。也可以把它称之为课题。课题有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我们自己生命的课题。第二层面是我们教学的课题。围绕这个课题打开学习,大家在共同体中共同学习,往前进步。学生处在一个知识本位的角度,所以要提倡实践性的教学,让学生亲身去体验。老师之间也要组建共同体,德育人在组织建构中,特别能够凝心聚力,要发挥这个共同体的作用,共同进步。

最后,顾琳老师对当晚的读书分享活动进行总结,她指出,线上读书分享会就是一个共同体的学习,在每一次的研讨、学习中,老师们分享的质量会越来越好,也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专业。这也是教师共同体带来的进步。

布莱克说过,要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要看到一朵野花中的天堂,将无限紧握于你的掌心,将永恒捉住在片刻之际。一粒沙、一朵野花虽然渺小,不起眼,但我们也能从中建立起我们的微观宇宙教学,建立起我们的教学共同体,找到我们的伟大的事物。希望我们所有的教师都能尝试着教学于共同体中,学习于共同体中,学习,让我们思维永不枯竭,让我们永葆活力。

附件下载

相关资讯

  • 黄菲名师工作室指导南京江北新区课程游戏化骨干教师培训纪实

    为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神,黄菲名师工作室以成员所在的南京江北新区为辐射基点,持续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质量提升。2025年3月21日,工作室应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小幼部副部长徐海芳邀请,走进顶山实验幼儿园,通过多维度…

    2025/4/1 23:09:25
  • 夏光清老师被聘为“南京市浦口区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总校首席导师”

    2025年3月22日,南京市浦口区教育局正式聘任德育名师夏光清为“浦口区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总校首席导师”。这一聘任不仅是对其数十年家校共育实践成果的认可,更标志着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迈向专业化、体系化的新阶段。深耕一线,以“教育义诊”破解家教难题夏光清老师现任南京…

    2025/3/31 12:02:38
  • 家庭教育义诊微视频第11次录制简报

    家庭教育义诊微视频第11次录制简报 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名师工作室、南京家庭教育义诊社联合南京广电教育发展部、“南京教育头条”栏目,制作系列家庭教育微视频,将义诊从线上延展到线上,将文字转化为鲜活的画面,被誉为“云宣讲的一面旗帜”。做在教育的需要处,做到家长的心里…

    2025/1/17 18:35:35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