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指向素养发展的初中数学
——智能技术支持的“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研究
2024年5月14日下午,南京市竹山中学录播教室里正热烈进行着实践育人———指向素养发展的初中数学活动。本次活动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 名师课堂展示
第一节是跨物理学科数学研究课《设计杆秤》。夏乾东老师首先展示操作了实物杆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杆秤的原理是杠杆原理。紧接着抛出问题——加工完善半成品杆秤,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杆秤。夏老师让学生再仔细观察杆秤,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办法,并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方案优化。
第二节是跨生物健康学科数学研究课《探索胖瘦的密码》。徐艳老师从一段胖瘦生活对话,展开本节课主题活动 ——寻找衡量健康的标准。徐老师先是带领大家一起探讨与胖瘦相关的要素,寻找研究方法,随后学生分组讨论寻找刻画胖瘦的量。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讨论非常激烈,找到不同方法,最后大家形成一致意见,用体重与身高平方的比值来刻画更好。
这两节课都是基于生活情境进行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研究,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积极非常高,参与面非常广,讨论深入有效,让学生经历了生活问题数学化,融会贯通所学解决生活中问题。
第二环节 专家专题讲座
首先由江北新区的学科带头人季学平老师开展了《智能技术支持的“数学+”整体构建 ——以二元一次方程为例》微讲座,借助计算节和数学软件,给学生打开了数学实验活动大门,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实验活动,丰富了学生数学经验,激发了对数学热爱之情,也为教师提供了数学活动经验范例和思路。
最后,黄秀旺特级教师以《初中数学教科书跨学科内容研究》为题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的跨学科教学讲座。既有宏观理论引领,又有微观具体教学措施,为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有效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活动由南京市初中数学黄秀旺名师工作室和南京市初中数学刘光建名师工作室联合主办,两个工作室全体成员和竹山中学数学老师参与活动,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教研 学习心得
南京市竹山中学 缪娟
2024年5月14日下午,指向素养发展的初中数学——智能技术支持的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研究市级初中数学教研活动在我校竹山路校区举行。参加本次教研活动后,对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是最近教育热点之一。如何设计活动以及如何有效实施与评价教学效果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是基于数学学科,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和思维模式,学生自主参与以解决真实问题、主动探索和形成可视化的开放性成果为特征的学习活动。从学习方式的角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可以分为探究应用、实验调查、设计制作和欣赏反思等四种类型。
本次活动中我校市学带夏乾冬老师执教的《设计杆秤》是探究应用类型的。本课从现实生活中秤杆出发,通过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结合物理中的杠杆原理,引导学生从数学的眼光发现并提出问题,如秤纽的位置、零刻度的位置、秤砣与最大称重的关系、量程与分度线等等,再以小组合作、自主研究、师生对话等方式综合运用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等,得到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结论,如秤砣与零刻度的位置是物品重量的正比例函数,从而解释为什么分度值是均匀的。如发现秤纽和系物点的距离、零刻度和系物点的距离、秤砣的质量三者的等量关系,从而根据具体要求设计出杆秤。这类型的项目式学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提升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我校市学带徐艳老师执教的《探索胖瘦的密码》是实验调查类型。本课从“怎样衡量一个人的胖瘦”问题出发,小组合作讨论确定研究的核心问题,即找到一个衡量胖瘦的标准,提出了身高与体重的比、体重与身高的比、体重与身高的平方的比等方案。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等方式,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再到分析的全过程,发现体重与身高的平方的比就是胖瘦的秘密,从而得到一定的结论。这类型的项目式学习能给予学生更直观的体验与感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侧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发展学生的数据观念。
江北新区的学科带头人季学平老师开展的讲座中提及的智能技术支持的“数学+”整体构建 ——以二元一次方程为案例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设计制作类。季老师以画程软件为平台,引导学生能将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问题,转化为软件的格式语言,利用计算机自动计算从而解决定解与不定解的方程组的问题,并让学生重新思考优化算法,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这类的项目式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理解和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应用意识,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实践性。
黄秀旺特级教师以《苏科版教材中初中数学教科书跨学科内容研究》为题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的跨学科教学指导。指明教材中跨学科内容,如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的教材内容中将反比例函数与物理学中的电学、压力等联系起来,如一元二次方程这节内容与医药科学中的药学联系起来等等。这才发现跨学科项目式教学离我们并不远,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信息,联系各学科的资源,搭建学习支架,实现跨学科教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跨学科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师如何创造跨学科的情境,融合各学科元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数学素养是我们一直要努力研究的方向。
学习心得
南京江北新区浦厂中学 石小恒
5月14号,我有幸参加了南京市初中数学黄秀旺名师工作室以及南京市刘光建名师工作室联合举办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研究的主题教研活动。这次培训为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深入了解了项目化和跨学科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同时也让我收获颇丰。让我了解了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的内涵与价值,项目化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而跨学科学习则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培训过程中,我聆听了竹山中学夏乾冬和徐艳老师带来的两节非常精彩的课。
夏老师的《设计秤杆》,引导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跨学科的知识(杠杆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真实、有意义,也更有挑战性。
徐艳老师带来的《探索胖瘦的密码》,很贴合生活实际。学生们充分调动起来,在课堂上还进行了多次实践演练,分组进行项目设计,围绕不同的主题,结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展开深入探讨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项目化学习的魅力。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数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贴近实际。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这让我对数学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工作室成员季学平老师做了精彩的讲座——《智能技术支持的“数学+”整体构建——以二元一次方程为例》。季老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将信息技术和数学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跨学科融合,从而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季老师将目标进行分解,分布到7节课中,让学生体验了一场非常精彩的跨学科之旅,真正践行了新课标精神,让素养落地。
此外,培训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专家们分享了他们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心得,包括如何设计有效的项目任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等。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初中数学项目化、跨学科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这次初中数学项目化、跨学科学习主题教研活动培训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和启发。我将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创造更多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和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