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承办了“‘学在现场 ’古代诗歌教学研讨暨徐树忠名师工作室、张迎东名校长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
金中仙林石奕楠老师开设了一节研讨课——《花落知多少——古诗中的“落花”意象》。石老师依托古诗诵读,以“落花”意象串联起《鸟鸣涧》《江南逢李龟年》《己亥杂诗(其五)》三首诗歌,通过分享学生朗诵视频、指导学生进行自评、结合诗人创作背景理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品味古诗中“落花”意象所包含的情感。
求真中学贾书韵老师开设了研讨课——《万古登临意——〈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联读》。贾老师通过诵读品析、联读比较等活动,带领学生在诵读古诗中重回诗人登临之地,在“重读”和“停连”中品味诗人抒发的情感。
随后,徐树忠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徐树忠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石老师的“落花”意象分析,巧用“花落知多少”串联起《鸟鸣涧》《江南逢李龟年》《己亥杂诗》(其五)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AI技术为语文教学赋能,实现技术与古诗的完美融合;同时又能回归语文学科本身,注重诗歌的朗诵,并在诵读中贯彻教学评一致性的意识,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贾老师在教学中体现了鲜明的务实性,学生通过朗诵、品读、联读深入学习《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善于在教学中提供精准的支架,辅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在朗读设计中,通过师生的对话巧妙呈现虚词的使用效果,引导学生在朗诵中品味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徐树忠老师还以《“学在现场”的古诗词教学》为题进行了讲座,通过生动的例子,从培养审美能力、传承文化传统、丰富情感体验、提升思维能力四个方面阐述了古诗词独特的育人价值,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学在现场”的教学模式及理论依据。
张迎东名校长工作室核心成员、栖霞区初中语文研训员赵杰老师对对活动进行总结。本次教研活动紧扣古诗教学的核心要素,以诵读为途径,以意象为抓手,以诗情为纽带,展现了老师们扎实的文本解读能力和创新的教学设计思路。
本次古诗教研活动为今后教学提供了明确方向。将更系统化地分析意象,通过群诗联读深化理解;在诵读教学中也将分层推进,以声传情,增强感悟;同时注重情境化设计,联结现实生活,提升学生共鸣。让古诗课堂真正成为传承文化、陶冶性情的重要阵地。通过课堂教学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