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主持人刘成邀请,12月17日,我工作室成员参加了“跨界对话:青少年冲突解决教育”学术论坛的学习。
该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联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学校德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旨在促进冲突解决教育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结合实践进一步推进理论研究与创新。
本次论坛的主持人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黄忠敬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学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唐汉卫教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主持人刘成,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哈佛大学法学院富布莱特访问学者熊浩等专家学者应邀在本次论坛做了主旨演讲。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京大学与横滨国立大学客座研究员沈晓敏和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博士程力也就各自的研究进行了专题报告。上海市青浦中学夏青校长,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历史教研员、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金波老师进行了实践分享。我工作室主持人唐隽菁老师在圆桌会议的对话环节向与会专家领导汇报了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展小学和平教育的实践探索。
【学习体会】
8个多小时的时间,聆听了由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主办的主题论坛——跨界冲突:青少年冲突解决教育。刘成、熊浩、沈晓敏、程力等专家、学者的分享,让我对和平视域下的冲突化解、冲突解决的知识大脉、青少年冲突解决教育的国际研究与本土探索及基于修复性正义理论的校园冲突调节有了大致的了解,也打开了我对冲突解决教育视界的新大门。几位专家教授的研究精深,聆听中产生的问题与思考还需在不断学习、阅读与思考中寻求理解。
作为一线教师,上海市桃浦中学夏青校长对中学生冲突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南京市二十九中学初中部金波老师和平课程的实践研究以及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一小学唐隽菁特级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小学开展和平课程架构的分享,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也是在近期这种特殊的日子里,当唐特讲到博物馆课程、和平课程对于孩子们的意义时,当熊浩老师以小步前进、先建立起温情关怀等策略指导一线教师帮助“冲突制造”学生时,当刘成教授讲到和平教育“过程即目标”、“方法即目标”、“小而美”时,我才更明白当下我在唐特指导下开展和平课程开发的价值与意义。
( 南京市力学小学海德北岸分校 张淑环)
参与“跨界对话:青少年冲突解决教育“线上学术论坛”,发现“青少年冲突解决教育”这一话题不仅是被关注,更被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度研究。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各位专家从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刘成教授的课不是第一次听,每一次听都有收获:消极和平与积极和平的概念、策略,为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貌似无解的矛盾。非暴力冲突教会我们面对生活,客观观察、积极协商,共同寻找解决策略。复旦大学熊浩副教授,看过他的奇葩说,昨天听他围绕冲突解决的知识大脉这一主题,深入浅出地分析,从法治角度的理解也给我们打开思路。专家们昨天提到“圆桌对话”,这和我们日常教学中“小组活动”有相似之处。很多一线老师认为小组活动是比较难进行的一种教学策略。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认为小组活动要突破的一个难点就是,老师和学生都要有和平对话的心态和习惯。改变日常对话理念,学习非暴力冲突策略,或许会为小组活动助力。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 缪青)
今天“跨界对话:青少年冲突解决教育”线上学术论坛历时近8个小时,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各位专家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围绕“青少年冲突解决教育”进行了学理和实践的阐述,让我受益匪浅。南京大学刘成教授首先阐述了消极和平与积极和平不同的基本概况和产生理论,他明确指出:用惩罚的方式解决冲突问题,是消极和平的做法。所有冲突都是有限资源下的冲突。我们应用同理心看待他人行为。他认为,和平教育倡导人与人之间是融合的关系,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浩是研究“冲突解决”的,他向我们介绍了冲突解决的知识大脉。华东师范大学沈晓敏教授向我们介绍了美国、英国、欧洲、土耳其、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相关项目,并详尽介绍了她的实践成果。上海、南京多所学校也分享了当前开展的“和平教育”“同伴调解人”等活动。本次论坛有前瞻的理论,有鲜活的实践,线上线下热烈而温馨的交流氛围,让这寒冷的冬日温暖如春。,
(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一小学 唐隽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