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华文化之魅力,传承中华文明之精神
——中学生文物修复课程班开班啦
2018年3月14日,南京博物院、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和陈红工作室联合打造的《中国纸文化实践探究——中学生文物修复课程班》正式开班啦。这个课程班是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初中部第一个馆校合作项目,也是南京博物院第一次将文物修复课程进入中学,中学教学和博物馆教学亲密合作,给孩子们打造一个学习、研究文物修复课程,探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途径。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书记杜匀老师鼓励孩子们:珍惜学习文物修复课程的机会, 在实践中认真完成课程的学习任务,亲手造一张纸、装订一本属于自己的线装书、拓一片“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拓片、修复一张百余年前的古籍。
南京博物院社会服务部副主任陈刚老师回顾了南京博物院和南京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合作的馆校合作项目,此次中国纸文化实践探究从活动项目到活动课程,从博物馆到中学校园,对馆校合作双方来说也是一个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博物馆和学校一样承担着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欢迎孩子们能够经常去南博学习、体验。
参与此次课程设计的陈红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宁海中学的陈红老师希望孩子们要珍惜学校和南博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要用心去学习,包括用心看老师的操作,自己的每一项体验活动都用心去做。在小组中要沟通、表达、分享与合作。对文物要有敬畏之心,做国宝的守护人。
为了培养孩子们做文物保护者和文化传承人,陈红工作室成员、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成惠老师带领孩子们庄严宣誓:“爱护文物从我做起,传承文化肩负责任……”
博物馆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开设文物修复校本课程是为了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物馆研究员和中学教师在课程设计方面通力合作, 发挥双方的专业优势,跨学科、跨行业的联合,统整学习内容,融通学习内涵,变革学习方式,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打造个性化的学习课程。
今天开班第一课由南京博物院社会服务部员工徐畅老师和张毅老师合作,将他们为孩子们精心剪裁的21页不同种类的宣纸纸样发放给孩子。
徐畅老师介绍了宣纸知识,并交代了任务菜单: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这些宣纸的名称、用途和制作原料。孩子们将带着自己研究的成果在下周去南京博物院一起交流、参观,探究纸质文化保护的相关知识。
陈红工作室成员、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教师、南京市鼓楼历史教研员金波老师给孩子们上了一节以纸的发明、改进与传播为主题的研究课,金老师从一张纸的用途谈起,介绍了人类寻找理想的书写材料的历程、造纸术的发明、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工艺流程,探究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倡议学生“节约一张纸,保护一片绿”。
通过文物修复课程班的学习,孩子们将会跟着南京博物院的专家和学校老师经历很多的人生第一次,这样灵动的课程会让孩子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魅力,并将中华文明之精神融到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做文物的保护者和文化的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