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的三月,正是播种希望与理想的时节。2025年3月12日,南京市燕子矶中学迈皋桥校区高二年级全体学生齐聚学校报告厅,共同聆听一场关于成长与坚持的智慧分享——长期主义奋斗路上的安静与沉醉。一场以“长期主义”为内核的讲座如春风化雨,浸润了在场学子的心田。将高二阶段的迷茫与蜕变、信念的扎根与生长、使命的觉醒与实践娓娓道来,为学子们勾勒出一幅“静水流深”的成长图景。
此次讲座,学校邀请了南京五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心育名师,2024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江苏省优秀志愿者,南京市杨静平德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杨静平教授。同时杨教授也是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常务委员,秦淮区家庭心理健康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行业导师,其首创的“21天双陪伴”更是入选2024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创新案例。
直面挑战:高二阶段的蜕变与觉醒
讲座伊始,杨教授以“高二赠予我的……”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顾自身在这一关键阶段的收获与困惑,并于学生积极互动,带领学生一起现场行动。她指出,高二学生正经历身心“小剧变”,既有学业压力带来的挑战,也蕴藏着自我认知提升的机遇。
面对情绪波动,她提出三点实用建议:觉察“战逃僵”反应时及时暂停、修习“情绪是短暂反应”的认知、避免在情绪中决策或评判他人,帮助学生以更理性的态度应对成长阵痛。
02践行长期主义: 信念、使命与行动
其次杨教授从信念塑造、使命驱动、成果积累三个方面怎样践行长期主义。她提出“我是好的,我还会越来越好”的自我肯定框架,呼吁学生重视对努力、动机与存在价值的认可;通过“造句练习”,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使命,如“我要为……奋斗终身”,强调目标需如“高速公路般专一”;以“手头一件事,就做闭环”的行动准则,倡导从当下小事落实,逐步攀登理想阶梯。
03案例启发和对话交流: 从迷茫到卓越的蜕变之路 到共探成长之道
杨教授还与分享了一名学生的真实案例:从“上英语课就胸闷”的焦虑,到立志成为“全球一流精神科医生”的蜕变。她以此说明,长期主义需拆解为具体晋级台阶,通过持续努力将愿景转化为现实。讲座尾声,杨静平老师邀请学生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在浮躁环境中保持“安静与沉醉”的奋斗状态。她总结道:“江河不拒细流,万丈高楼平地起。唯有坚定信念、专注使命、踏实行动,方能成就长期主义的精彩人生。”
今天的讲座不仅是一场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觉醒。杨教授用生动的案例与深刻的哲理,为我们诠释了“长期主义”的深层内涵:情绪管理教会我们“暂停与觉察”,在波动中保持清醒;坚定信念提醒我们“我足够好,且会更好”,在自我肯定中前行;使命担当呼唤我们“为生民立命”,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务实行动则告诉我们“江河不拒细流”,从当下闭环开始,步步为营。“长期主义”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每一天的安静沉淀与专注投入。愿我们都能如杨教授所言,在奋斗路上既修得内心的从容,又守得住使命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