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就成为教育教学的热点议题。为了更深入地学习,我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一步解读“核心素养”。
关于“核心素养”的概念,余教授这样阐述:素养渗透于人的整个心灵,它涵盖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它的形成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教育的角度讲,我们必须凸显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核心素养,它是学校教育的聚焦点和着力点。余教授认为核心素养需包含儿童和青少年学生应该具备的,并且能够一直持续影响他们一生的某些素养,是若干由此能够预测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未来基本走向,并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素养。
从这里可以看出,“核心素养”是涵盖能力和品格的。作为精神财富的两个层面,能力与品格一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为它们有各自的内涵、特点和形成机制;另一方面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表现为彼此在内涵上有交叉,在形成上相互促进。
这样的概念该如何落地下沉到实际教学中去呢?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书中,基本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都有涉及。围绕“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这一主题方面,教师可以在了解“核心素养”的含义基础上寻求它与日常教学的结合点,实际引导一线教师进行更高层次的课堂设计。
作为一名一线英语教师,我从这本书中了解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操可能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明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包含哪些方面。一、语言能力: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二、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三、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四、学习能力:指主动拓宽学习渠道,积极调试学习策略,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关系为:语言能力是学科基础、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
其次,把握培养孩子的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即在教学中培养孩子以下四个方面的意志品质:一、主动与进取:对英语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持续的兴趣,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语言运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二、监控与调整:能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情绪进行自我监控和有效管理,面对学习困难能够自我激励、自我调适,适时反思和评价学习效果,并对学习目标和方法等做出必要调整,主动适应,坚持不懈。三、选择与获取:能发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优势,利用课内外多种学习渠道,特别是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并结合学习目标对信息资源进行选取和整合,广泛涉猎,有的放矢,既勤于学习,又善于学习,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四、合作与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敏锐观察语言现象和语用规律,能从多角度、新视角去观察和理解语言现象,尝试用新思路、新方法去解读和评判多元文化现象,勤于思考,探异求新。
最后,在英语核心素养中发展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调试节奏,培养他们自我提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促进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效监控和管理学习过程,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
在核心素养观照下,英语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学习语言,更在于引导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获得思维品质,提升文化品格。英语教师在深挖语言点和考点之前应对照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参照《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中的学科教学策略,明确学科的育人目标,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运用多元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既要保障孩子传统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同时更需要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核心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并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核心素养实则潜移默化的教育,只有这样的英语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石,培养孩子的能力,奠定成功人生的基石,引导孩子品格和能力并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