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思|聚焦单元整体教学 构建主题结构化知识(三)

2021/5/14 20:21:13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教学课堂     发布人:马黎

  2021年4月19日,“南京市初中英语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的研讨”活动在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顺利开展。其中,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成员,来自南京市第五十中学的杨勇老师执教了《英语》(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 Reading 1,来自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的齐玲老师执教了《英语》(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 Task。
  以下是部分老师在收看直播后的反思。

01 南京市栖霞实验初级中学尧化校区

  关于单元主题意义教学,我一直在摸索、一直在实践、一直有困惑,今天恰好是单元主题意义的教研活动专场,早早就准备好,既有千万疑问又有些许激动,生怕在听课的过程中落下重要的内容。两位老师基于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的阅读板块和写作板块,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小切口大世界。不同的风格,一个方向:单元主题意义的结构化知识研讨。经过几个小时的消化,还是觉得意犹未尽,颇有些感想。

  今天学习到太多的关键词:主题意义、核心素养、结构化知识等等,我特别想记录下今天感触最为深刻的一点:学生的发展。不管是主题意义、整体目标还是迁移、应用,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属。没有学生的发展,一切都没有意义。两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对主题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单元整体目标、结构化的主题意义表达、精泛结合、丰富主题内容、挖掘有度、语篇分析等等。但从始至终都没有离开“学生的发展”这样一个核心性、根本性、基础性、贯穿性命题:依据学情、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融合、文化素质、整合式教学,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据、以活动为途径…不管有多少方式方法,核心、根本、基础、归属就是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依靠能力提升;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要做好学情分析(语言能力、主体认知、已有经验、发展需求),要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不上嘴”若干遍不会提升表达能力;一定要关联到学生的实际;一定要回到学生身上才是核心素养;从学生收获的角度去设计;英语课一定要让学生自由;用英语做事情;学生自己的核心素养——学生的习得和成长;学生有什么收获;英语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才能习得……

  对比自己以往的教学,我们总是担心“课”讲没讲完、进度有没有跟上、什么时间讲到哪里、这个知识点如何那个句型怎样……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之前的某些做法简直就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我的学生去哪里了?口口声声着急上火为学生,备课上课却最容易忽略的是学生,惭愧。关注学情、促成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教师匆匆忙忙赶进度、学生踉踉跄跄跟进度的病灶就在“没有从根本上落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上。单元主题意义教学是方法也是思想,就是要我们从学情出发,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目标,对文本、语篇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在主题意义背景下,习得知识技能文化、拓展视野、形成英语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培养和提升其核心素养,使其能够熟练迁移和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就学生的未来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整理思路,做好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的整体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操作:

  1.进行语篇整体分析。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教师一定要对单元内的文本、听力等语篇进行整体分析。教师要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地研读和分析,把握主题语境。

  2.精准把握文本的主题意义。单元主题是单元的核心、灵魂和统帅。教师明确单元的主题后,通过分析主题所提供的特定语境,精准地把握文本的主题意义,引导学生在教学中设计的各项活动中整合语言知识的学习,有意识地促进语言技能发展,提升思维品质和语言学习能力。根据整理的单元所呈现的多模态语篇,初步判断每个文本主要内容并确定主线,把握探究主题意义的大致方向及单元整体教学的走向和本单元培养核心素养的大致目标。通过初步分析和提炼每个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发现单元不同语篇主要聚焦点,这是单元主题意义学习的落脚点。

  3.做好学情分析,确立主题方向。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基础。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熟练地驾驭教材,更重要的是还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确定整个单元的主题意义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主线,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当教学活动设计体现综合性、梯度性、关联性及实践性时,学生才有更大可能围绕主题意义进行多视角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活动,从而加深对主题意义内容的整体理解并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4.巧用多种活动形态,优化教学方式。虽然问题引导能够创设探究情境,但课堂上一味通过问答,且多是师生一对一的问答这种单一的活动方式进行个体探究,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与精力分散。因此,教师要巧用多种活动形态,将自主、合作、混合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与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探究体验。由于探究内容的不同,可采用的活动形态也不一样。在单元主题意义探究整体目标下,结合外语学习的特点,探究式学习可分为思维探究、情感探究、语言探究以及综合性探究。

  总而言之,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的整体教学需要教师更好地思考单元教学,围绕主题语境设计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活动,并让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融合发展。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时要把将学情分析、语篇分析及主题语境分析作为着力点,通过单元中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篇,进行单元课程整合,引领学生参与到单元整体学习活动中,实现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探究。通过主题化、结构化、活动化的单元整体教学,指引学生围绕单元主题意义,获取主题语境的相关信息来发展语言能力和提升思维品质,这也是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要更加关注单元目标的整体性、学习活动的关联性以及围绕主题意义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递进性。教师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有效的互动参与,引发更多学生的深度探究与思考,就能更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02 南京市中桥中学

  今天的网络教研我们听到了南京市第五十中学杨勇老师的一节阅读课及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齐玲老师的一节写作课。两位老师的课题都来自于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Good manners。两节课都是围绕“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的思考”展开的。课后,南京市英语教研员马黎老师围绕这一主题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她指出这两节课有以下五个特点:

  1.彰显文本特征。本单元的Reading是以采访的形式出现的,而本单元的Task内容是一个网页的演讲文本。两位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都不断提示学生注意文本的呈现形式,让他们有意识的学习。

  2.强化情景运用。教师在教授文本时能结合学生的日常实际进行单元内容的拓展和应用。如齐玲老师设置情境,让学生说出参加学校的春游活动需要那些好的礼仪,和本单元的内容十分契合,同时也是来自学生们日常学习生活的场景。杨勇老师的阅读课运用日常生活的礼仪进行导入,让学生在思考中进行学习。

  3.关注前置知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对本单元以及学生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

  4.构建知识结构。两位老师有意识地进行板书,把整个课堂的知识结构化。学生在进行课堂内容回忆或者进行反馈练习时,可以快速、准确得利用老师的提示,表达和呈现自己所学的内容。

  5.比较文化的异同。对比中英礼仪文化的差异。

  其实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经常会利用mind map和flow chart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的学习内容,但是有的时候还是有点随意和零散。马黎老师在讲座中更系统地指出这种“总结性”教学的实际意义。

  结构化知识学科上的定义是指“构化知识是指经过梳理、组织和整合文本信息后形成的概念结构,这一结构使知识之间建立起了逻辑关联。”(张秋会、王蔷,2016)

  马黎老师引用了很多专家和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向我们展示了为什么要重视结构化的知识。

  “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教育部,2020)。

  “学习的本质是建构认知结构,学习者是建构认知结构中的主体”(胡晓燕,2004)。

  “知识不是杂乱无章地存储在大脑中的,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胡晓燕,2004)。

  在我们的教材中,每学年的知识都有相似的地方,但都是呈螺旋模式上升。马黎老师指出:“当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大观念时,结构化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日常教学要关注把结构化的知识渗透到单元教学和整体教学中,也就是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进行整合和利用。

  在单元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教授的单元话题,确定板块主题、主题语境内容要求、主题群、主题语境。马黎老师指出,在我们目前的单元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板块进行知识的搭建,同时她也向我们展示了知识结构图,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

  在整体教学(复习课)中,我们要关注到初中‍三年不同单元学习内容中,有很多相似的主题,每个单元都在类似的主题中给出了一些基本的框架和表达结构等。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很好的进行总结,可以很好地帮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在日后的实际应用中可以帮学生更好地输出已获得的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以“大局观”审视自己的日常教学内容,把每课的教学内容联系到整个单元,在可以的情况下以图式化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好知识。

03 南京市花园中学

  一、自己的困惑

  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体现学科育人价值,整体把握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基本共识。核心素养强调学科育人,内容统整、深度学习、素养整合应该是单元教学的基本特征。但反观当前中学英语单元教学实践就会发现,作为老师的我们依然局限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培养的小格局内,普遍存在教学内容碎片化、学生学习浅层化、素养培养割裂化的问题。如何提升单元教学的设计格局和育人水平,一直是我的一大困惑。

  二、对于主题意义探究的理解

  杨老师上的是Unit 5 Good manners Reading的第一课时。他首先引导学生关注文体,分析采访体裁下对于Manners 的相关介绍;紧接着鼓励学生找出采访的问候语与结束语;在对基本结构有了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阅读采访内容,关注本课Manners的几个部分内容,并且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相关在中国的礼仪。对于“Manners”主题意义探究这一概念本身进行深度理解,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活动,而不是断裂化的刻板操练。但反观自己,对主题意义探究的运用仍停留在教师控制层面,并未真正借助主题意义推动课堂教学方式变革,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生态。 

  因为对概念缺乏认识,我查询了一些资料,程晓堂(2018)指出,“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设计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与活动。”由此看出,确定主题是开展主题意义探究的逻辑起点。但到底什么是主题,主题与话题、标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如何确定适切的主题等,都是一线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 

  在我的理解中,主题是指文本所传达的中心思想和核心观念。主题显然是与话题、文本标题有区别的。话题是文本内容(What is the text about?),通常可以在文本中直接获取。而主题是文本的写作意图(Why is the text written?),是指作者通过文章所有材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刘杨,2005),作者通常并不直接说明,需要读者在阅读和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推断和提炼。话题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文章的主题。而标题是文本题目(text title),标题并不一定直接反映话题或主题,但文本内容与话题或主题密切相关。 

  在个人阅读情境下,根据读者不同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结构,会生成不同的主题,应该不受外界干扰。但在学校这样的教育情境中,因为教育承载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个体生成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适切的、更具有生命成长价值、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主题,体现文本的课程意义和教学意义。因此,主题是具有价值倾向的话题观念,如“环境”是一个话题,“保护环境”是其蕴含的主题,“为什么保护环境”以及“如何保护环境”等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结合文本进行开放探究、自主建构的主题意义。 

  课堂上产生这些误区源于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够。尽管《课标》给教师提供了what、why、how的文本解读框架,但我之前只是局限在现有文本中进行分析,缺乏对相关主题背景知识的了解和研究,只套用形式并不能实现对文本主题的恰当解读和对主题意义的丰富建构。对比杨老师和齐老师的课,我的探究性教学存在以下误区: 

  一是探究形式化。我往往认为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组织小组讨论就是探究,导致课堂松散,缺乏结构性张力,学生容易就事论事,缺乏深度学习。

  二是探究零散化。以前倾向于进行单课时的探究教学设计,缺乏在单元格局下进行连续性、进阶式探究教学设计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主线应该是文本的主题意义,通过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促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他人、与自己进行多向对话,进而形成对某一主题的健康观念和情感。在探究方式方面,除了回答问题和讨论式小组活动外,完成结构视图、角色扮演等也是教师可使用的有效方式。同时,学生探究需要时间,基于单元的探究式教学设计是提高探究质量的必然之选。此外,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进行探究,对学生已有认知构成挑战的主题内容更适合探究。

  三、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单元教学策略

  提炼和分解单元主题,重组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在探究中思维有方向、边界和焦点,文本主题的提炼至关重要。同时,对于单篇文本的教学而言,提炼恰当的主题后就可进行聚焦该主题的教学设计,而单元教学还需要将大的单元主题在本单元课时中进行系统性、结构性的层次分解,通过课时子主题体现主题意义的完整性和递进性,同时根据主题意义分解进行教学内容重组。  

  正如市教研员马老师建议的那样,通过对知识结构的重现,让学生对于单元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在这个主线上呈现单元各部分重点内容。所以结构化知识需要教师先明确,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关注指向(单元主题),注意关联,建立模型,在学生认知中留下较深的印象。单元知识结构化来自于要素,意义相关,关联。在此基础上深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基于此,让学生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