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9日,“南京市初中英语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的研讨”活动在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顺利开展。其中,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成员,来自南京市第五十中学的杨勇老师执教了《英语》(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 Reading 1,来自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的齐玲老师执教了《英语》(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 Task。
以下是徐家兵老师在收看直播后的反思。
4月19日,在南京市教研室的组织下,我们观摩、学习了杨勇老师执教的八年级上册Unit 5 Reading 1的阅读课。本课文本是一篇关于礼仪习惯方面的采访,属于三大主题语境中的“人与社会”范畴,主要讲述了Daniel在the school radio show中采访Jenny来了解英国的礼仪习惯。学生通过文本学习能够了解到英国的礼仪习惯,意识到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做到“入乡随俗”,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杨勇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亮点很多,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紧扣单元主题,突出主题意义
杨老师在教学中始终紧扣单元主题,注重情境创设,基于单元主题意义进行深入探讨。本单元主题是Good manners,本课文本的主题是英国人的文明礼仪,主题意义是引导学生了解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然后自觉规范自身言行。
杨老师的课堂设计一直是紧扣文本主题,突出主题意义,围绕we should do和we shouldn't do或polite和impolite之间进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更为直观的体验,从而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
杨老师在词汇教学也是围绕单元主题,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如在面对学生答不出“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的意思时,杨老师让学生稍后在阅读中体会。在遇到“subjects”这个单词时,杨老师问学生,这里的subjects是指学科吗?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真实语境下的词汇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关注文本语言,凸显文体特征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让学生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对于语篇意义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学生使用不同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交流。
这节课上,杨老师首先带领学生读标题,利用了导语部分的内容,让学生预测: Is it a passage about travelling?进而分析这篇文本的体裁——采访。接着,杨老师从体裁入手,分析了采访者Daniel是如何开始谈话的?谈论的话题是什么?Daniel为什么要邀请Jenny谈论英国的礼仪?Daniel是如何结束这篇采访的?通过标题询问学生本课文本的体裁,让学生读采访开头和结尾,着重了解采访这个语篇类型的文体特征,询问Daniel是如何开始和结束采访的,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如何开始和结束“采访”。通过分析采访者提出的问题,我们得知采访者问的问题需oral, clear, free。在梳理采访内容的时候,杨老师让学生通过Daniel问题提取关键词,概括采访的主要内容,在黑板上呈现这次采访的清晰的结构,学生对于采访类型的语篇掌握自然更深一步,也为最后课后作业做一个中国礼仪的采访做了很好的铺垫。
另外,杨老师能够注意到整本书前后知识的关联性,通过问题激活学生的前置性知识,如问到采访的开头时,杨老师提出在Unit 1中,Millie是怎么询问Mr. Chen的;在问如何结束采访时,又问到Unit 3中Robin最后又说了什么,这样让学生去整合类似的语篇。
三、重视语篇内容,凝练结构化知识
所谓结构化,是指将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做到纲举目张。
在这节课上,杨老师从带领学生探讨文章体裁入手,通过对文章题目的剖析,让学生了解本文是一篇采访,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的。接着带领学生通读文章,找出文章的主题:Manners in the UK,接着从采访的问题着眼,将问题分为三个主题,“Greeting”, “Behave in public”和“Behave at home”,并通过板书将其中要点一一呈现,他在板书中不仅体现了采访的结构,如开头、主体、结尾等,并在主题Manners in the UK的四个话题中梳理不同场合礼仪的句型和短语,这样,学生能够把采访稿化为一个逻辑清晰的结构化知识,对文章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接着,老师又让学生对比中国和英国的礼仪不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提炼出来的结构化知识。作为教师,我们应把教学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要对文章进行梳理,然后将文章结构循序渐进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文章能够整体把握,让学生不仅学习英语这门语言,更要助力他们的思维发展。
最后,杨老师在课堂上的细节处理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如课堂上过渡非常的自然,如:We have known much about good manners in the UK, and we can make friends with British people. So we can visit their homes. But how do they behave at home? Polite or impolite? 又如: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Can you think about “When in China”?这两处的衔接都非常的自然,既总结了上一个环节的知识,又巧妙地引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