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数学”到逻辑推理素养的培育
——“南京市初中数学黄秀旺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报道
为践行“做数学”理念,开展对初中生进行逻辑推理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南京市初中数学黄秀旺名师工作室于2021年11月23日(星期二)在金陵中学溧水分校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南京市初中数学顾香才名师工作室、溧水区初中数学陶家友名师工作室以及高淳、溧水和江宁三区教研员及部分初中数学老师应邀参与活动。
南京市初中数学黄秀旺名师工作室特邀南京市教科所副所长张爱平、徐良博士指导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两节课的展示,第二部分是课例点评,第三部分是专家讲座。
第一部分:课例展示。
第一节课,由金陵中学溧水分校的王华中老师,给七年级学生执教《基于数学实验下的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王老师首先通过“半开放式”的问题引导抛出行程问题中的三个类型:相遇、相距和追击问题。班级分成四人一组,所有学生课前准备“小汽车”等工具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充分体会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并建立方程模型。接下来,王老师用一道例题及相应变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行程问题的解决过程,最后学生根据给出的方程编写一道行程问题,将数学问题回到实际生活,借此检验学生抽象思维的水平。
第二节课,由金陵中学溧水分校的陈华老师,给八年级学生执教《基于“操作体验”下的四边形全等条件的探究》。陈老师通过尺规作图,先让学生用圆规、直尺画一个三角形全等于已知三角形,从学生不同的作图方法中,教师帮助学生复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而让学生用圆规、直尺画一个四边形与已知四边形能够重合,从学生不同的作图方法中,教师让学生猜测四边形全等的条件,最后予以证明,整节课用操作体验、数学实验来发现思路,用逻辑推理来完善证明过程,最终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二部分:课例点评
课例点评之前,两位执教者分别阐述了他们各自的教学设计和教育理念。
接着,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黄秀旺对两节课进行点评。黄特将第一节新授课定义为代数新授课,第二节课定义为数学活动课,两节课都有“做数学”的环节,充分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两位老师钻研创新的精神。他对代数新授课的组织形式(四人小组)表示认可,认为课堂中呈现开放性问题的“度”的把握恰到好处,对七年级学生的课堂中积极表现很欣喜;他对几何研究课中“作三角形全等”导入的方式表示认可,对师生互动中教师的合理引导表示赞许,对教学中“从操作体验到逻辑推理的逐步推进”表示赞扬。同时,黄特也指出两节课可以改进的地方,对两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寄予殷切的期待。
第三部分:专家讲座
南京市教科所徐良博士认为南京市名师工作室是团队研究的平台,应该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教研,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今天的研究主题是“ ‘做数学’到逻辑推理素养的培育”,在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应该是前瞻性的,有引领价值。他认为,教师必须走课堂教学到课题研究的科研之路。他认为课标是载体,教材是本源,“学生的起点在哪里”很重要。对于课堂评价,他认为可以是技术性评价,也可以是反思性评价,后者更有助于专业水平的提高。对于学科教学,徐博士认为数学课不仅仅教会学生思考,应该从学科素养的角度提高站位,要有立德树人的教育视野。
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张爱平认为“做数学”是一种动手动脑相结合的数学学习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在特定的问题(任务)情境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以“做”为支架,通过操作体验、数学实验、综合实践等活动,获得数学概念、发现数学规律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他用了几个例子作具体解析:用“糖水实验”来探究分式的不等关系;从圆的定义的活动实验中体验、感受、发现圆的定义;借助圆周角探究仪探究圆周角的分类;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点到两腰的之和是定值。最后,他总结,根据学段、内容以及目标的而不同将“做数学”分成操作体验、数学实验、综合实践等三种不同模型,在“做数学”教学中应该要具备“三性”:情境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此次活动的效果明显,参加本次研修活动的教师们收获巨大。“做数学”理念给我们在教学中开启了另一扇新的大门,我们将继续不断去探索,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将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推向更高的高度!
(报道供稿: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 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