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衔接 双向赋能——四所学校谈幼小衔接入学适应教育

2022/9/15 20:08:4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最新动态     发布人:陈静

“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自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来,如何进行幼小科学衔接,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

伴随新学期的开始,南京市各所小学积极实施入学适应教育,研发具有校本特色的入学适应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入学适应活动。2022年9月13日上午,南京市陈静名师工作室特邀四所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南京市力学小学、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幼小衔接负责老师,开展了主题为“科学衔接 双向赋能”的线上分享活动,此次活动全程线上参与的人数接近800人,体现了一线教师对幼小衔接课程研发的关注与热情。


首先分享的是南师大附小的张岚老师。她围绕“爱,在这里起航”这一主题,全面介绍了南师大附小“以爱育人”教育理念下幼小科学衔接的思考与实践。南师大附小在幼小适应阶段,为儿童创设了适宜的育人环境,让学校的校园文化与儿童生活“具体而真实”连接在一起,让儿童自然呼吸,自在体验,自由生长。


学校还为儿童设计了适宜的育人课程,包括突破式的适应周课程,浸润式的小游戏课程,项目式的主题化课程,让初入小学的小南狮们在学校丰富的活动、老师智慧的引领中自然延伸和过渡。张老师重点介绍了“小游戏课程”中的扑克牌系列、骰子系列、图形系列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发展了儿童的数感、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当然,学校还为儿童探寻适切的育人方式,构建了适当的育人活动。



力学小学的帅莉老师分享了主题为“小米粒爱上学”的入学适应课程,该课程共分为三个系列,分别是入学适应、学科衔接以及入队教育。帅老师指出,儿童入学的第1天、第1周和第100天都是他们成长的关键节点,而力小的开学适应期就长达100天。在这100天当中,儿童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

学校特别关注儿童的表现性评价,儿童的语言、行为和作品,都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学校开展了“小米粒百天风采show”系列活动,其中“我是书写小能手”“我是劳动小行家”“我是力学小小兵”“我是科学小博士”等,让儿童在过程性表现性评价中,获得成长。学校还让每个班的学生分成了儿童学习成长小组,组内的小米粒们互相学习、互相成长,大米粒老师们也会点对点和小米粒们进行交流。

学校还设计了“爆米花”系列的跨学科课程和“红领巾辅导员”系列课程,让孩子们的小学旅程,从“心”起航。



接着,琅琊路小学张绍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学校“小兰芽爱上童话园”幼小衔接课程。琅小的老师们基于孩子“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的需要,设计了具有整体性、连贯性、进阶性的课程任务群——基础型任务群、发展型任务群、独特型任务群。在所有的任务群中,每个学科的老师都可以选择合适的主题,渗透本学科的知识点展开幼小衔接。


张老师以“我会整理”为例展开讲解,注重设计的活动化、生活化、游戏化,达成“知”“行”“意”合一。张老师也指出,不是所有的任务群都能像这样设计活动环节,比如“我能专心学”任务群就是从“专心看”“专心听”“专心做”“专心写”这些方面渗透在平时的学习中。通过这样的幼小衔接课程任务群,孩子们真正地成长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集体的主人。



精彩继续,北京东路小学的吴贤老师聚焦儿童的问题,以“幼小衔接:从儿童的问题开启”,介绍了学校构建“乐学爱问”的一年级数学学习新生态的实践做法。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儿童到底需要怎样的课程?北小的尝试是:创建数学绘本日、数学适应周课程、数学课中唱游以及数学提问课程,用全方位的数学课程,让儿童实现全面的身心适应。


在吴老师的分享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数学提问课程”,《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在“学习适应”中提出,要让儿童“乐学好问”,要创设敢问想问的氛围,在入学的启蒙阶段,就要让儿童有提问的意识,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吴老师分别从实施时间、操作形式、实施要点三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开发的三大提问课程:长程问题圈、课始问题秀、课中问题场,通过学习各个阶段的提问,提升儿童的基础学力,强化创新意识,发展核心素养。



本次培训的最后,陈特对今天的活动进行了总结。对四所学校带来的角度新、研究深、内容佳的分享表示感谢,认为今天的分享给其他学校带来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此次活动,线上参与的老师们也感到收获颇丰,用不同的途径表达了学习和实践的愿望。最后,陈特还为大家带来了新的学习通告,本月末,让我们共同期待五老村小学幼小衔接的实践与分享!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