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Unit 3 Teenage problems Welcome to the unit

2022/9/21 10:56:0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教学课堂     发布人:马黎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也面临改革。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随着学生课后作业时间的减少,在学校层面的减负也必然要抓住课堂。如何在课堂上优化教育教学环节,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高效,让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得以提升,是英语老师们必须面对的新挑战。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也积极行动起来,力求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尝试,积极探索多样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来减轻学生负担,将“双减”工作落到实处。
  以下是赵哲老师的特色课及设计说明。
教学课件

















设计说明

  本课是《英语》(译林版)九年级上册Unit 3 Teenage problems的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其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本课时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呈现了一则Eddie与Hobo有关体重问题的动画、6幅描述阳光中学青少年常见问题的图片并配以文字以及Millie和Mum有关班级同学存在问题的对话语篇。学生学完本课后能够用英语描述困扰自己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法,并用得体的语言给他人的青少年问题提建议。

  从情感层面来看,九年级的学生正值青少年,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她)们内心渴望独立,需要被认可,注重外表与体型,学业负担重,压力大,部分同学还存在与父母、教师、朋友之间人际交往问题,因此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也有真实表达的需要。从语言层面来看,大多数九年级学生能够简单地描述自己存在的问题,但是缺乏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也无法得体地给他人有效的建议。同时,他(她)们也不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对于他国青少年存在的问题不够了解,国际视野较为局限。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向,从听、说、读、看、写等角度设计本节课,具体教学理念如下:

  一、基于真实情境,指向真实问题,发展辩证思维

  从输入转变为输出需要在真实语境中沉浸式地渐进学习和探索。因此,语言学科需要更加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强调体验性、互动性、情境性、协作性,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实现语言生成(曾维义,2021)。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视频观看的形式导入,录制了自己与同事的一段对话,引导学生发现我当前存在的困扰,即“I feel tired because I stayed up too late.”多模态视频的观看基于学生和教师的真实生活情境,并迅速引出本课主题。

  随后,我采用“任务驱动法”,在课堂伊始就创设学校英文校刊增设“Q&A”栏目的情境,邀请同学们写下目前困扰自己的青少年问题,并向新栏目投稿。新栏目也邀请部分同学和老师针对问题,提出建议。此情境较为真实,以学校英文校刊为背景也让学生感到非常熟悉,易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即描述自己的青少年问题,并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法,用得体的语言给他人的青少年问题提建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Who will you go to for help?”,并列举了学生常见的求助方式,即同伴互助、向家长求助、向教师求助,让学生作出选择后,从优势和劣势两方面对此三种求助方式进行分析,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同时也提出了向校园心理咨询室求助的新方案,切实为学生在后续真实生活中求助方式给予指引。

  二、依托对比语篇,拓展国际视野,提升文化意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教育部,2018)。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本课中,教材提供的青少年问题不仅与学生真实的生活有差距,还较为集中在中国,很多西方国家的青少年问题并没有提及。因此,我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补充了一篇题为“The Most Common Problems Teenagers Face Today”的对比语篇,让学生通过阅读,以补全段落大意的形式概括出body image&self-respect, school pressure, bullying等真实存在西方青少年生活中的问题,并以“What other problems are you facing?”为题引发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在此之后引导学生比对东西方青少年面对的问题,感知这背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并从安全的角度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助力学生用英文说好中国故事。

  三、利用显隐结合,借助角色扮演,落实立德树人

  通过深化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类课程固有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王学俭、石岩,2020)。因此,教师对于立德树人元素的渗透应尽可能注重对于学生的启发,让学生主动对其进行能动的认知、认同、内化,而非被动的注入、移植、楔入,更非填鸭式的宣传教育。

  本课中采用的角色扮演就是很好的隐性渗透的方式。在此项作业中,教师并没有让学生显性地使用提建议的句型进行传输,而是鼓励学生以情景剧的形式呈现,一组写出问题,另一组扮演心理咨询师,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提建议句型,依据生活经验,提出建议。同龄人之间往往是相互了解的,因此提出的建议也是真实有效的。通过这项活动,教师让学生展示了真实的问题,也引导学生将对于问题的分析、解决以及提建议的方式都融合到台词和表演中去。与此同时,在本课结尾的环节,以图片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于当前美好生活的珍惜以及山区同龄人的关爱,并通过自我努力改善现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本节课仅仅是我在实际教学中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初中英语导入课的粗浅尝试,这也并非一蹴而就,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