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同年七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两份文件都强调了作业是中小学课业负担的主要来源,并指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如何合理布置作业,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同时发挥作业应有的功能一直困扰我许久。今天,在听了胡庆芳博士“高质量作业创新设计和有效管理”的讲座后,我对课外作业有了新的认知。主要反思如下:
一、明晰作业目标
课外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内化课堂所学,提升语言使用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教师调整后续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一份高质量的作业,需要有明确的作业目标,而不是随意的练习题的堆砌。作业目标应保持与课时教学目标的一致性,结合课时目标、学生认知和课时所学知识,围绕单元主题,设计课外作业。同时,关注单元内不同课时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同课时作业的布置体现其单元各课时之间的关联性、进阶性和发展性。
二、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的质量不在于以量取胜,而在于少而精,以质取胜。若通过少量的作业就能引导学生的元学习,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那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关于作业的设计,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 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难度适中的任务和教学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潜能。作业的布置同样需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难度过大的作业,学生易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难度较低的作业,学生易产生学习的倦怠感。因此,作业的设计需基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以单元的视角,设计融合知识、能力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理解型和运用型作业。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作业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作业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达成,更是学生兴趣培养、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作业中受益最大化。但是,学生各有所长并且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提供增强其英语学习信心的作业;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同时,可以设计必做、选做和尝试做等不同水平层次的作业,让作业更有个性化,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需求,也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在作业中都有获得感。
3. 注重高阶思维培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之一是提升思维品质,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思维品质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而作业的设计不仅需要兼顾低阶思维,更需要指向高阶思维。结合主题,选择和设计强调需要整合的不同类型的练习和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方法策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逐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三、完善作业评价
课外作业已是促进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业评价也需要有的放矢。在作业评价过程中,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描述性。描述细致、针对性强的评价,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较强的指导性。同时,重视作业评价的差异性。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给予不同形式的评价,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尝试将“点评权”交予学生,营造积极宽松的评价氛围,让学生在相互点评中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在“双减”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需要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高质、有效的作业才能与课堂教学更好地融合,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