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思|“并举”到“并融”:实现“五育”全面发展

2023/9/4 10:56:35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团队成长     发布人:马黎

  暑假中,我到了美丽的浙江嘉兴参加教育理论学习。其中,嘉兴教育学院义务教育研究处张建芳老师分享的“五育并举与融合育人”理念让我感悟良多。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提出教育要坚持“五育”并举。“五育并举”即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张建芳老师这次的精彩讲座直面问题,直击痛点,对准“五育并举”体系中的短板弱项,坦言当下学校“五育”现状,即:重智、轻德、弱体、淡美、缺劳。他在“五育”失衡状况的总结和概况中,就当前的教育阴阳课表、重智轻德破坏学校生态的分析,让我们感同身受,面对“双减”大背景,如何才能扭转这种失衡的现状?如何真正实现“五育并举”中五育独立发展到融合发展?我想,这是我们教育人后面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并举”和“融合”

  “五育并举”强调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是对教育的整体性或完整性的倡导,是教育的新发展阶段对人才综合能力素质培养的现实需要,这一举措主要强调时代需要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在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终身学习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潮流,需要“又专又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五育并举”互为存在,是如鱼得水般共生的关系。当下,家长们关心孩子成绩无可厚非,但作为教育人,我们不能停留在家长视角,更要考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五育全面发展的学生。“五育并举”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五育融合”强调全面发展中,五育不是单独的五个方面,而在任何一项教育中要兼顾其他,如智育发展中德育可以渗透,美育可以渗透劳育,体育护航智育,起到各育兼顾融通。五育不是互为替代而是互为融合,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可以这么理解,“并举”强调孩子各方面同步发展,各育齐头并进,杜绝短板,“融合”让“五育”合体形成拳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核心竞争力,也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评价维度。六月的中考,我听到很多学校老师都在谈论(比较)学生分数,常因高分而拍案,抑或因学生发挥不好而感叹,但作为全人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工作者,这时候是否要思考:关注学生发展仅看其中考分数?是否也要关注学生们从入学到毕业,在学校品格培塑或素养培养活动中其他四育层面是否有发展或进步呢?不然,平时倡导的或做的这些活动不显得很苍白无力吗?即使某个孩子成绩尚未理想,但是他如有道德,身体棒,会劳动,知美丑,也可以是我们教育的成功之处吧,所谓人尽其才嘛,孩子的未来也应可期。我认为一个孩子的成长,应评价五育各方面。所以,在和一些分数未达五星高中或四星高中孩子家长交流中,我是全面肯定孩子的,比如,您孩子为人诚信善良,性格很开朗,懂得感恩,很有礼貌,在班级中执行力很强,尤其是劳动观念和执行力,只要您孩子后续踏踏实实学习,认认真真做事,会有出息的。这样的评价一般情况都能让父母很开心,引导父母从五育上重新审视孩子的进步和发展,让他们对孩子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南师附中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其实,多数孩子也许都是平凡人,但平凡人往往都是在为国家默默地做出平凡的贡献,教育就是立德为先前提下,智育为重,体育为基,劳育和美育为生活增添诗情画意。

  二、“并举”到“融合”

  “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其实目标具有一致性,倡导全面育人,只是“并举”是目标和方向,“融合”赋予了“并举”的路径。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是课程目标明确的要求。有理想和有担当指价值观念和品格培育,体现“德育”为先,任何教育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学科教学中,尤其思品课都要把德育融入课程目标中;有本领指智、体、美、劳育培育目标,从而让学生具备关键能力;体育是身体素质发展,是五育的基础。俗话说,健康是1,其他为0,学校不能用阴阳课表来搪塞对体育课、劳动课、美术课和艺术课的督导和检查,必须保证阳光体育和大课间,美育和艺术教育,因为这些教育能启迪人生智慧开拓视野,培养正确人生情趣。综合来看,重提五育并举和五育融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教育是培养社会的建设者(劳动者)和接班人,曾国藩曾说“一懒万事休”,从劳动者培养角度,在突出品德为先的前提下,我以劳育渗透其他“育”的融合发展浅谈自己的想法。

  (一)制度建设。一是制定学校加强五育实施指导意见,设计顶层制度。其次要制定五育教育目标和内容,明确具体内容和实施要求,确保各育落到实处。最重要的是实施五育课程中一定要在突出德育为先的基础上兼顾各育的渗透,明确教师在开展课程实施中要互为渗透五育,如,劳动教育时结合学科知识科学、规范劳动,且要有具体的时间规定和要求,劳动评价和德育评价要结合。

  (二)创新形式。仍以劳育为例,基于学校特点,开展校内卫生值日、劳动基地建设,同时开展好劳动周活动和评价,把劳动的成效和德育教育相融合,劳动成果和审美趣味培养相结合;家校要协作,制定好分年级和学期的家务学习和劳动,发动家长参与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指导和评价。当然,劳动教育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相应形式的劳动教育。劳动是一种手段和载体,主要是通过劳动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格观,弘扬劳动精神,培塑品德,形成劳动的习惯。同时劳动也是身体锻炼,体现了体育的部分特质要求,劳动课程应纳入学校课程评价体系,选择好劳动课的教材或自编好校本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和进度,体现劳动学科老师的集体教研。

  (三)全员育人。五育不仅是校内,还要争取社会、家庭的支持。如,劳动教学可以安排相应的田地、菜园、茶林作为劳动实践基地,观察和实践助力心智培养,同时,劳动也是体育锻炼;要保障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践活动;劳动成果要有展示,展示体现了美育的相关要求,劳动美,劳动者也美,劳动成果的美体现在枝头的累累硕果,体现在劳动作品的完美无瑕。

  三、结语

  从“并举”到“融合”将五育在经纬度上紧密地联系起来,提高了五育培养质量,形成了一种新的育人和评价模式,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路径。但并举和融合发展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并结合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真正实现为党育才、为国育人之教育目的。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