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缱绻,葳蕤生香。撷一束教研芳华时光,浅藏心间。为了加快语文新课标学习进度,推进统编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与研究,2024年11月7日,由南京晓庄学院教师发展学院、南京市江宁区教学研究室主办的“基于学情的习作指导”专题研讨活动,在南京市竹山小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卞志娟老师,南京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朱萍老师,江宁区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吴勇老师等嘉宾参与,竹山小学李洪祥书记全程陪同。参与本次活动还有陕西省小学语文教师国培班全体学员,江宁区第二届习作骨干班全体成员,吴勇及姚彩霞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
本次活动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半场,共展示5节习作课,进行了2个专题讲座。
第一节课由南京市竹山小学陈欢欢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习作四《我和____过一天》。陈老师由几组图片唤醒学生对神话人物的兴趣,引入课题,实现与神话人物的奇幻相遇;接着用书上插图引领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随后,陈老师以“一日行程计划表”的方式帮助学生搭建写作支架,构思写作素材;又以例文引导学生写出与神话人物一起突遇奇险、见证奇迹的过程。在学生预写之后,陈老师借例文引导学生发现可以通过描写神奇人物的神奇法宝、神奇用法、神奇效果,来让故事充满神奇。陈老师的这节习课瞄准学情,指导富有层次性,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
第二节课由南京市将军山小学吴沙沙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习作八《我的心儿怦怦跳》。课堂伊始,吴老师通过一组图片唤醒学生的记忆,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在哪一件事里同时经历过惊喜、害怕、紧张、激动这几种心情。之后,让学生选择印象最深的一种心情,用上描写心情的词语,写一段话,写出当时的经历和感受。在预写之后,吴老师通过习作例文引导学生发现,可以通过“写出身体的反应”和“写出心里的想法”这两种方法,将心儿怦怦跳的感受写清楚。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再对自己的习作片段进行修改完善,并利用评价量表进行习作自评和互评。吴老师的课亲切自然,游刃有余,将唤醒、对话、探究等意蕴彰显得淋漓尽致。
第三节课由南京市竹山小学葛秀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习作八《有你,真好》,整节课以“感恩节写感恩信”这一真实情境贯穿。课始围绕心中的那个“你”,回忆那些事,那些温暖场景。接着,聚焦感触最深的一个场景展开“场景融情”写作手法的具体指导,也就是加入“你”的暖心表现,和“我”的主观感受,在一次预写,两次添加、展示、点评、完善中实现“你”和“我”的交融,让温暖场景变得更加打动人心。最后建议学生在感恩节把这封感恩信读给感激之人听一听。总的来说,教师教的扎实,学生学的轻松,呈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四节课由南京市东山小学李洁老师执教六年级年级上册习作七《我的拿手好戏》。课堂伊始,李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拿手好戏,以此帮助学生打开习作思路,从而初步预写展示拿手好戏的习作片段。接着李老师围绕好戏之“拿手”展开教学,借助优秀例文提炼“娴熟的动作”“自信的心理”“绝佳的效果”以及“旁人的反应”的写作支架,引导学生进一步借助习作量表进行互评和自评,让好戏更拿手。最后环节关注篇章结构,引导学生课后把好戏补充完整。整堂课基于真实的学习情境和学情进行指导,层层递进,步步扎实。
上午的四节习作观摩课中,四位老师始终坚持以学情为基石,坚持“教什么”就当堂“练什么”,“练什么” 就当堂“评什么”,靶心精准,火力聚焦,将习作知识深深扎根在学生言语结构之中,让训练过程看得见,让学生的言语成长看得见。上午的课例精彩纷呈,下午的专家引领研讨,更是将本次研讨活动推向了高潮。
首先是由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朱萍老师执教的习作课例《围绕中心意思写》。朱老师一改传统课堂模式,运用基于学习单支持的独立学习态势,从“我的目标”“我的学习”两个方面设计学习任务单,引领学生进行组内共学。首先让学生从书本提供的12个汉字中选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了解这个汉字的文化内涵,然后引导学生由它展开联想,回忆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或是想象中的故事。接着,让学生选择一个字,确定一个中心意思,并由此选择不同的方面或者不同的事例,拟定作文提纲。整节课,朱老师准确把脉学生学习的问题所在,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以此驱动课堂学习,让当学生的提问回到课堂中央,学生学得投入,学得扎实。
接着,朱老师带来了《任务群理念下的习作教学例谈》的专题讲座。朱老师介绍了“儿童习作共同体”项目研究的成果,分享了自己及工作室成员对儿童习作共同体的思索、构想和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日常教学中的操作策略。朱老师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她提出组内共学的底层逻辑是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习作共学单”是“儿童习作共同体”研究的重要载体和工具,依托其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进而将课堂精准衔接到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研究的支架,共学单首先应当符合具体习作的要求,在确保内在逻辑的前提下,应对书本内容形成及时地补充、丰富和变化,与具体篇目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朱老师还指出,要以群体评价推动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从而真正做到教学评一体化。高山仰止,方知才疏。朱老师将任务群理念与习作教学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习作教学的新思路,给了我们很多思考和启发。
随后,由特级教师吴勇老师带来了《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写作教学新秩序》主题讲座。吴特首先指出小学写作教学实施“教——学——评”一体化,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生表达素养,而表达素养主要落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上。接着,吴特从写作教学的特定价值、“个体语言经验”的促进作用、写作教学的过程建构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价值。他认为基于“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写作教学,不断发展学生“个体语言经验”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不断推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走向重组和变构是写作教学最基本的作为,不断提升学生“个体语言经验”走向个性化和稳定化是教学评价的最基本尺度。因此,他提出基于“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为己任,以“标”定学,以“标”’导教,以“标”促评,努力构建这种前后承接、动态运转、循环进阶系统,可望使语文写作课堂“教而成学”“学而成效”。吴特站在理论的制高点,手捧实践的宝贵经验,层层剖析、深入浅出的阐述让与会老师们对“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写作教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
本次活动最后环节,由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江苏省特级教师卞志娟老师作活动总结。卞老师首先对今天的教研活动进行了高度的认可和肯定,对陕西省国培班教师提出殷殷期望,并向朱特、吴特的团队表达了真挚的感谢,最后宣布本次活动圆满落幕。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相信老师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祝愿老师们在教学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远,教育之花愈发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