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作,共绘习作教学“工笔画”
——南京市“统编版叙事类习作教学内容阶梯性建构”主题活动
为了进一步准确把握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各年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明确不同学段习作教学的要求,从而开展有梯度的小学习作教学,10月30日,南京市及来自盐城建湖县等地的语文老师齐聚南京市永泰路小学,开展了为期一天的以“统编版叙事类习作教学内容阶梯性建构”为主题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南京市教师培训中心主办,江宁区教学研究室、南京市市小学语文吴勇名师工作室、江宁区小学语文汪璐璐名师工作室、永泰路小学承办。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南京市教师培训中心冯俊芬科长、江宁区教研室陶著强主任、周爱华、吴勇老师以及南京小学语文卓越教师培养班全体学员、江宁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建湖县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等130余人。
活动伊始,南京市永泰路小学校长朱群对与会的领导和老师致以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近年来我校在语文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接着南京市教师培训中心冯俊芬科长对本次活动致辞,阐述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并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永泰路小学方宗兰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那次玩得真高兴》。“小朋友们,你平时喜欢玩什么游戏?”的激趣导入,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课堂上,“对对碰”、“接龙游戏”两个课堂小游戏,引导孩子们把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经过说清楚,这样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学习兴致高涨,体验到了习作的乐趣,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完整地把一件事写清楚。
龙都小学的宣广莲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可谓是别出心裁。用“怦怦”的心跳声音营造氛围,感受紧张,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那个心跳加速的时刻。通过细致分析习作例文,感受文章写法。宣老师从扶到放,以描写人物动作、心理等的词语引路,让学生有条理地把感受说清楚;宣老师借助下水文,引导学生从“心里的想法”、“身体的反应”两个方面修改习作,让孩子们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如何在“把事情写完整,把经过写清楚”的基础上写出当时的感受,并体会情绪的变化。
上坊新城小学的陈宏保老师在课堂上带着五年级的孩子们开展了一次关于“成长”的讨论——《那一刻,我长大了》。通过一组儿时的照片,唤起孩子们成长的记忆。接着聊聊长大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一个瞬间。以例文引路,感受作者哪一瞬间长大了?再抓住“细微的发现”、“产生的联想”、“受到的触动”、“成长的行动”几个方面进行描写,把经历写具体、写完整。孩子们获得了一双发现的“眼睛”,以前不曾关注的生活细节一下子涌现出来,长大,从这一节课开始。
月华路小学陆文老师执教了六年级上册《有你,真好》,这是一节讲评课。陆文老师从多个角度精选学生的习作片段,找到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引导学生想要把事例写具体,可以抓住“语言抒情”“神态传情”“动作显情”等方面入手。此外,陆老师精心设计了三张习作评价表,紧扣习作要求,层层推进,帮助学生不断完善习作内容,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下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汪璐璐老师与八位听课老师共同组成了“评课团”,为上午的课例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评课围绕“目标准不准”、“策略妙不妙”、“效果好不好”这三点展开研讨。首先,老师们四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并突显出年段习作目标的阶梯性,符合统编版教材编者的编排意图;其次,在对四位老师习作教学策略的逐个研讨中,提出了“每节课中哪些教学策略用得妙?”这一疑问,从而提出教学策略要指向本节课习作目标,为突破习作难点搭好支架;最后,对学生课堂习作进行了现场评价,反馈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否得到生长。通过“学”反馈“教”,通过“教”走向“学”、展现“学”。
“百家齐鸣”般的评课结束后,由江宁区教研室教研员、特级教师吴勇带来的《写作支架:指向儿童言语困境的习作教学》专题讲座,引发了一场头脑风暴。习作教学不是零起点,我们的教学要指向儿童语言的“梗阻”,而写作支架能起到摆脱写作知识困境的重要作用。“什么是‘写作支架’?”就是改进学生写作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吴特将“习作支架”总结为五个分支——策略支架、评价支架、例文支架、程序支架、概念支架,而习作教学实践的过程恰恰就是搭建和建设这五个支架的过程。吴特在讲座中指出,要瞄准孩子的习作困难,放置支架进行教学指导,打通学生的语言“梗阻”,从而让“写作支架”真正起到改善学生言语结构,推动学生语言成长的目的。
活动最后,南京市教师培训中心冯俊芬科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首先,冯老师对上午的四节课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三、四、五、六年级的习作课都能准确地把握年段的教学重难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达成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体现了年段的差异性,契合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叙事类习作教学内容阶梯性建构。同时,冯老师对与会的老师们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吃透教材里单元习作的素材;二是准确定位单元习作目标;三是搭建合适有效的支架。
在栽种种子的时候,需要深深地挖土、耕地,以使种子能深卧在土壤力,有更充分的养分。习作教学同样如此,学生的习作之路更要精心培育,从扶到放,方能描绘一幅幅精妙绝伦的习作“工笔画”。相信通过本次活动,与会的老师们今后能够更好地在小学习作教学这块土壤上深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