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新闻|团队共教研 交流促发展

2020/11/30 9:28:27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最新动态     发布人:马黎

  秋去冬来,寒风侵肌。2020年11月27日下午,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高新分校时光图书馆“爱阅之城”里的教研氛围却意兴盎然、热火朝天。这天下午,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携手南京师范大学许立新教授研究团队,走进浦外高新分校,针对初中《英语》(译林版)教材Task板块教学,开展了精彩纷呈的教研活动。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是最有序、最有效的。浦外高新分校的常娟老师和金陵中学龙湖分校的齐玲老师同课异构,呈现了《英语》(译林版)七年级上册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 Task的教学课例。

  常娟老师的课扎实高效,课例的每个环节都紧紧指向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达成。她引领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批判性地赏析范文,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同时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先列提纲再独立创作,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高。

  齐玲老师进行了写作教学的新尝试,课例中真实的任务情境设计和结构化知识的输入令观课老师耳目一新。她为学生设置了真实的写作情境,让学生有了创作的动力,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有了创作的灵感。整节课娓娓道来,水到渠成。

  听课评课是教师互相交流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教研方式。课堂教学结束后,马黎名师工作室成员和许立新教授研究团队成员纷纷从不同的观察视角分享了各自的体会。

  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依据量表和课题观察分享了对这两节课的听课感受。刘春艳老师从课堂师生问答情况的角度,聚焦问答层次、回答方式、理答方式、回答类型和候答时间五方面对两节课做出思考与评价。赵哲老师从教师课堂时间的分配和教师点答面两个角度,以客观的数据提出了“注重学习活动层次性、面向全体学生”的建议。刘新飞老师从课堂生成资源的创造和使用的角度,强调课堂教学要多关注表现型目标的设计、教学事件的创设和互动性教学的方法。张敏老师从“写作教学要教什么”、“该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并形成写作框架”等方面点评了两节课的流程设置和板书设计。张祥锦老师用“扎实”和“真实”两个词概括了她的听课感受。

  许教授研究团队成员从学生角度,先基于三个问题,即“你觉得本节课中哪个环节最精彩?”、“在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如果这节课再上十分钟,你还想学到什么?”,分享了他们的观察结果,并提出建议:给予学生足够的反应时间,适当补充拓展性知识。 

  许立新教授首先肯定了两节课课型感鲜明,目标达成度较高。他也提出建议:教师要更深刻地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更多的体现英语学科育人价值;围绕某个话题,教师自身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思考,以丰富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此外,许教授指出,课例研究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研究者要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

  马黎老师提出,Task板块教学要努力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尝试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知识,并鼓励老师们积极思考现阶段的课例研究对学生的观察存在哪些缺失,就自己感兴趣的观察点广泛阅读文献,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

  教无定法。就算是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学目的也必然引出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正所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师需要结合教材资源,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不断加强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而团队的力量可以让研究走得更深更远。

  且实践、且交流、且进步,遇见更好的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 

附件下载

相关资讯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