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概念为本,培养新时代的学习者

2022/1/4 21:45:18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团队成长     发布人:马黎

  在全球互动、强调解决问题的今天,思维培养非常重要,它能够引导学生对概念和重要思想进行深刻的、有洞察力的理解。一直以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是大家编制课程的重要依据,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线教师往往把目光放在推进教学活动上,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忽略了对于观点的可迁移理解。现代教育背景之下怎样实现“为了可迁移及深层次的概念性理解而教学”,林恩·埃里克森和洛伊斯·兰宁的《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该书回顾了近五十年的课程设计发展,讨论了关注内容目标的传统模式做出的贡献,引出以概念为本的课程和教学,介绍了过程模式的二维、三维课程模式,将概念与相关概念,或者说宏观概念与微观概念置于中心位置,展现高要求课程下的高品质教学如何支持和深化学生对知识与过程的概念性理解。在书中量规和各学段、各学科的案例中,我看到了促使学生积极用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途径。

  关键词一:理解

  概念为本的课程是一种三维课程设计模式,它架构了学科领域的事实和技能内容,并带有学科性的概念和概括。概念为本的课程与传统的以主题和技能为本的二维课程设计模式非常不同。二维模式注重事实和技能,而三维模式注重以事实、技能来获得对学科内容的概念性理解,促使大脑将收到的信息整理、组织、模式化,以及在概念层面上将知识与技能进行加工,实现“协同思考”,诉诸于英语教学,当学生用事实信息来解释并支持自己的深层理解,实现知识与理解在事实、技术层面和概念层面上的认知性互动,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上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

  关键词二:结构

  知识是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是人类从各个途径中获得的经过提升总结与凝练的系统的认识。知识的结构展现了课程设计的流程,从主题和事实开始,将它们结合在一起找出重要的相关概念,这些概念又连接在一起形成跨越时间和相似情境的概念性理解。作者认为作为知识结构的补充,过程结构在过程驱动的学科教学中意义重大。英语教学中将概念性理解、策略和技能运用到知识结构提供的内容中,整个学习的过程需要在过程的结构中,由此,知识的结构和过程的结构是互为共生、三维的模式。我们日常教学中课堂往往围绕特定的内容开展,而引导学生基于主题提出自己的批判性理解在当下知识大爆炸时代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课程中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中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指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概念性架构,实现大脑图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刻地洞察新旧知识之间的模式和联系,将理解迁移到不同具体实例,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三:课程

  如何通过课程设计把概念性理念落实到教育过程呢?这本书给出了指导性框架,即厘清课程设计与概念的关系,学科素养的培养需要依靠英语课程,课程的设置需要依据课程标准。书中跨学科教学的观点,认为透过不同学科领域来审视一个主要的主题、问题或议题对于概念本身就是一种拓展。在中学阶段,跨单元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拓宽思路的的绝好机会,使学生能够针对研究的主题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形成独特的视角。对于英语这门过程驱动的学科,跨学科学习更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我们江苏目前使用的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在跨学科学习上也给出了很多空间,比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以尝试结合生活课程,鼓励学生创新;而在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可以结合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开展赏析课,这些对于提高学习探究动力有很大作用。事实上,我们一线教师先期备课时的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超越事实性内容的学习,实现对于知识更高层次的理解,也能确保学生能够跨时间、跨文化、跨情境迁移理解。同时书中也提到需要保持学科完整性,提醒教师注意到跨学科的基础是整合,而学科内教学需要聚焦“迁移”。

  基于以上,我们可以试着开拓思路,尝试概念为本的备课。它包含的四个组成部分——协同思考、概念性视角、引导式教学和引导性问题就给我们提供了抓手。英语教学中我们超脱于零碎词组、语法教学之上,将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文化学习的思考与概念层面的思考结合起来,能够促进学生获得对这门语言深层次理解,也就能帮助他们将思考迁移到其他时间、地点和情境,在这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提出能够指向概念理解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

  新时代呼唤有更高思考水平的学习者,他们需要有解决问题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在这个十字路口,我们的英语教学应该为学生打开文化的界限,解开语言的限制,实现国际更深的沟通和协作。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实现高质量的学习上所进行的深入思考,他们所描述的概念为本的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为我拓宽了思路,相信它也能够对其他一线教师的宏观学科视野产生影响。

附件下载

相关资讯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