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与蟾蜍
——饲养活动中,呼应儿童的小故事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幼儿园 张海燕
一个周末过来,自然角里围满了一个个小脑袋,他们一边看着小蝌蚪一边热闹地说着。“快来看,小蝌蚪长脚了!”,“什么脚?是腿。”汤谨易飞快的纠正了旁边小朋友的说法。睿睿说:“小蝌蚪先长后腿的”。“是的,我爷爷告诉我,小蝌蚪先长后腿,再长前腿。”马思瑞肯定的说。我问:“怎么知道它长的是后腿呢?”,沙可馨手指着小蝌蚪说:“张老师,你看它不是从尾巴这长的吗?”“啊!不好了,它很快就会变成癞蛤蟆了。”运儿大声地说着。“说不定它会变成青蛙呢?”吕玉城不同意地说。大家很快分成了两派吵了起来。
大家坐下来后,我问:“有的小朋友说它会变成青蛙,有的小朋友说它会变成癞蛤蟆,那青蛙和癞蛤蟆有什么不一样吗?”“我知道,青蛙会跳,癞蛤蟆只会爬”睿睿第一个说,“癞蛤蟆也会跳,是他们的颜色不一样,青蛙是绿色的,癞蛤蟆的背是彩色的。”运儿接着说。“癞蛤蟆喜欢在地上,青蛙喜欢在水里”童泽峰说。吕玉城说:“最主要的是癞蛤蟆有毒,青蛙是益虫。我妈妈告诉我的”。听了他的话,很多小朋友都纷纷附和。我问:“那癞蛤蟆是全身都有毒吗?”“不是,老师我在动画片里看到他的背上有毒。”小蕊细声细气的说。“不是的,他是舌头上有毒,还能伸很长,象蛇一样。”童泽峰一边说一边伸出自己的舌头。“我看过癞蛤蟆的,他的脚上有毒。”刘梓润肯定地说。我问:“你为什么说他脚上有毒呢?”“因为他的脚是棕黑色的。”……
对于小蝌蚪先长后腿的变化,孩子们因为能明显的观察到,都一致赞同。而运儿的一句话却引出了孩子们对青蛙与癞蛤蟆的讨论。其实,无论是青蛙还是癞蛤蟆,在城里都是很少见的,对城里长大的孩子更是比较陌生。从他们的谈论中,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对他们的认识来源于成人或是图书、电视,缺少实际认知经验,有些可能加上了自己的一些想象。但是,这不影响他们对蝌蚪变成青蛙还是癞蛤蟆的兴趣和好奇,在谈论时,有一部分孩子虽然没有加入发表意见,但是对同伴的说话认真的听,有时还会赞同的点点头。可以看得出,不管是来自直接的经验还是间接的经验,儿童对青蛙和蛤蟆是非常有兴趣的。
“小蝌蚪时,能够分辨出它长大究竟是变成青蛙还是癞蛤蟆呢?”,“青蛙和癞蛤蟆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孩子的疑问也逐渐变成了老师的思考。我想,抓住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和孩子们一起来认识青蛙和癞蛤蟆这两位朋友。虽然,对于青蛙和蟾蜍的认识要更多的依靠间接经验的学习,但对有强烈兴趣的大班儿童,也会是适宜的。于是,我发动幼儿和家长一起找到有关青蛙和蛤蟆的绘本,照片,科普性的视频等等。在已经有点讨论的基础上,引导有兴趣的孩子画一画青蛙和蛤蟆(有可能他们是要参照画书和照片的)。这些可以帮助儿童加深和拓宽他们对青蛙和蛤蟆的研究活动。在再次讨论时,我用一张大报纸,分别把儿童所说的青蛙和蛤蟆的特点列出两列。这个方法的教育功用,一是对儿童情景中的读写活动,能帮助他们认识到写字的真正意义;二是学习分类的直观的方法;三是学习比较的认知方法;四是儿童看到老师把自己说的话写下了,自信大增。我把这张大纸悬挂在教室中,供儿童随时观看,还可以方便有新的发现时及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