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的幼小科学衔接实践探索(讲座)

2024/6/4 11:22:30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教学课堂     发布人:倪鸣

“灵”听童心 共“育”成长

——基于“语文+”的幼小科学衔接实践探索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各位小语同仁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龙潭中心小学的李梦琼,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龙小在科学幼小衔接工作方面的一些尝试和探索。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

一、为什么?

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来,幼小衔接就越发受到来自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这其中,语文学科尤其受到关注,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我是一位一年级孩子的妈妈,我最有体会。入学之前,家长们互相打听最多的就是:你家在哪里学拼音啊?拼音要不要学啊?识字量大概要多少啊?害怕不学跟不上啊!为此,我们还做过调查,访谈过一些家长,他们担忧最多的是一年级的语文学习。主要担忧非零起点教学,教学进度过快,担心自己家孩子跟不上。

其次,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深知在一年级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它既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带动学生理解其他学科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的重要前提。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时所占比例最大,那也就意味着,语文课程在一二年级承担着幼小衔接适应教育的重要责任。

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要基于语文学科,用语文学科来撬动幼小科学衔接实践探索的原因。

二、是什么

基于语文+的幼小科学衔接,就是以语文学科为出发点,整合其他学科,充分体现学科的综合性、活动性,撬动学生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的全过程,帮助儿童平稳过渡到小学生活。(配合PPT的图文)

基于小学语文学科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地位,我校也在不断探索,简单和大家分享我们的一些做法,主要从课程和课堂两方面展开,

三、做什么

课程方面,我们设计

(一)多元化衔接课程,建立积极入学体验

1.语文+入学适应性课程

通过幼小语文课程的对比,我们发现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

幼儿园语言学习

小学语文学科学习

国家发表《指南》,没有“教材(课本)”

国家发布《课标》,有统编教材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课堂教学为主

综合主题教学为主

单科语文知识为主

直接经验为主,听或说

间接经验为主,听说读写

兴趣驱动

任务驱动

因此,我们适当放慢实施国家课程的脚步,以语文教材为本,选择适宜主题,整合其他学科,设计语文+幼小衔接适应性课程。

 

根据《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的要求,课程以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为导向,明确发展目标,给出具体建议、所整合的学科以及课时量说明。

比如说身心适应导向下的发展目标是喜欢上学,快乐向上。依照语文教材,我们发现可以和《我是小学生》这一课很好的融合,同时梳理了心理、德法和音乐三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我们发现心理学科有《我是小学生》这一课,德法有《开开心心上学去》这一课,音乐有《上学歌》这一课,三门学科的整合,让学生知道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了解小学作息时间,知道自己如果有不适应是正常的,可以向爸爸妈妈或老师诉说,并学会唱《上学歌》。

围绕语文+适应性课程,我们也设计了一些教学设计,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向大家解说了。我们也还在不断地摸索和逐步完善中。

2.编写习惯养成手册

入学适应的另一大重点工作就是习惯的养成,我们以孩子喜欢的游戏或儿歌形式创编了《天天都有好习惯》手册。

 

手册内容与语文+入学适应性课程内容相辅相成,手册里明确每个习惯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习惯小口令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记忆。在读读背背中提升生活适应和社会适应。

3.丰富的校本课程

利用地方资源,我们还开发了丰富的校本课程。

1. 寻四季识字校本课程

今天我展示的课例《南京野菜》就是寻四季识字校本课程中的寻春部分,依托我们农村乡野资源,开展寻找野菜的综合活动,认菜名,辨菜形。寻四季校本课程还有访夏、采秋、冬藏三内容,均是在实践活动中认识汉字,了解汉字,从而喜欢汉字。

像这样这样的校本课还有

2.金箔锻造社团课程

让一年级的学生参与行走龙潭课程,走进龙潭金箔厂,了解龙潭金箔的悠久历史、生产工序、锻制过程、金箔用途,感受金箔的博大精深。让孩子了解家乡的文化,热爱自己的家乡。

2. 扬剧社团课程

扬剧社团每年都会在一年级纳新,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感受戏曲语言别样的韵味,从而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 木艺小屋劳动课程

以大代小的形式,在木艺手工中锻炼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提升儿童育人沟通表达的能力。

校本课程丰富他们的学校生活经历,有经历才能有感受,有感受才会有表达。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充分发挥了课程的育人价值,让龙小的孩子爱家乡,爱母语,爱祖国。

(二)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助力儿童入学适应

一年级课堂难管理,学生注意力集中保持时间不长,对课堂知识不感兴趣……这是不少一年级老师头疼的事情。《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也明确提出,合理设置小学一、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我校依托灵动课堂的理念,在低年级打造“三味”语文课堂来帮助孩子衔接幼小的学习变化。

1.生活味

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陌生的分科教学与曾经的综合性学习是不一样的,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似乎有较大的距离。所以首先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有生活味,拉近生活与教材的距离。

例如《小书包》这一课,孩子每天都要整理文具、收拾书包,那么这些文具你能认读吗?你又是怎样整理他们的呢?联系生活,从实际出发去思考学习。

再比如我们今天听到校本课《南京野菜》,就是联系了我们当地孩子挖野菜的生活经历,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其实语文并不是那么遥远,语文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2.游戏味

在课堂上设计游戏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课前游戏可激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课中游戏可调整学生听课状态。每节课在进行到20分钟左右会有一次游戏,或是有特色的课中操,以此缓解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问题。游戏的设计源自课文内容,比如学拼音阶段,有“拼音迷宫”的游戏,通过走寻宝图的方式来认读拼音,全都读对才算寻宝成功,可获得奖励,学生积极性很高,每节课都期待着这一环节。再如《操场上》的识字游戏,设计踢球射门游戏,读准字音就算进一球,两小组比赛认读。

课后延伸游戏是课堂游戏的持续化,可以在课间玩。比如“欢乐对对碰”,汉字圆盘转转转,课间学生可以用带偏旁的卡片和其他汉字组成新字,学科游戏无形中解决了课间秩序管理的问题。

3. 语文味

有生活味和游戏味的同时,语文课也不能失掉了语文味,课堂上以学习活动为载体,最终回归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上来。

比如今天纪老师带来的《我们一起玩游戏》这一课,虽说是玩游戏,但指向了学生“听”清楚的能力,“说”明白的能力,这就是语文味。再比如《大还是小》这一课,学习“穿”这个字的时候,让学生真正体会一下穿衣服——是从袖子的这头穿到另一头,像穿山洞一样,体验什么是“穿”,从而加深对这个字的理解,最终是指向汉字的识记,这更是语文味。

有教有学,也得有评。“三味”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是从两个维度来展开的,一是语文学科评价内容,二是适应期发展评价内容。以《大还是小》为例:

 

 

这样的评价内容和标准直接引导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能有衔接意识,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这样的评价也更有温度,关注到学生每一个进步的细节。

不管是课程的建立还是课堂的打造,这一切最终都是为了儿童更好地适应,自然地过渡。汇报的最后,本来是想写一段话来总结我们的工作,可是好像怎么也说不好,最后还是觉得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听听我们孩子的回答。也是临时起意,拍了一段简短的视频,跟大家分享。

(播放VCR)

孩子的喜欢是我们的收获,孩子们的笑容是我们的追求。龙小地处远郊,我们可能没有很好的拍摄技术,没有深刻的理论研究,但是我们有向下扎根的实践探索,有“灵听童心,共育成长”的一片真心。祝愿龙小的孩子,祖国同一片蓝天下的所有大小孩、小小孩们都能永葆童心和笑脸!

谢谢!

 

 

上一篇:一起做游戏(口语交际)

下一篇:没有了

附件下载

相关资讯

  • 一起做游戏(口语交际)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一起做游戏 教学目标: 1.介绍一个游戏时,把游戏规则说清楚。2.能积极主动地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培养乐于交往和友善待人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借助动作,有条理地说清游戏规则。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示范游戏,感悟方法 (丢手绢…

    2024/6/4 11:19:16
  • 一分钟

    15.一分钟 【教学目标】 1.喜欢学习汉字。认识“钟、元、刚、决、定、共、已、经”8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理解义,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会写“钟、元、坐、面”4个生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024/6/4 11:17:31
  • 南京野菜

    《南京野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创设在龙潭水一方寻春,寻春任务是挖野菜的大情境,激发认识南京“七头一脑”八种野菜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结合生活经验,自主辨认已认识的野菜并汇报;3. 通过小组合作,以汉字的构字的规律为依据,运…

    2024/6/4 11:15:39
  • 怎样让学生爱上写作文?南京这场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活动给出答案!

    如何破解孩子们怕写作文的难题?如何让孩子们会写爱写作文?5月28日上午,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童漫作文研究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活动给出答案!此次活动由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教育集团协办,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承办…

    2024/5/29 17:36:31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