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苏教名家”培养对象南京市第一中学校长居艳的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顺利开展。
《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了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同时还启示了精神力量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这是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也是我们党全面领导教育工作的基本经验。作为新时代的高中学校,应培养怎样的时代新人?中国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核心竞争力一定是也只能是人才,因此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对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立德铸魂、培育新人”教育主张的提出与实施,离不开国家社会家庭的环境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既要积极回应教育强国发展战略,也要努力适应学生内在成长的需求。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其中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高层级。如何帮助学生达到自我实现?学校层面提供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等多样化的学习的机会、开展突出五育中的美育的活动课程。教师层面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科潜能。指向立德铸魂,培育新人的德育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应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基础性的必修课。居艳校长结合四史教育课程、徒步研学课程、院士1课堂等,介绍从学校层面如何建立完善立德树人的机制和立德铸魂培育新人的实践创新做法。
居艳校长表示,理想信念坚定是立德铸魂之本,学校通过完整丰富立体融通的德育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和触摸高中生活的美好,从而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的青春活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由此可见,立德铸魂培育新人的教育主张不是一句空的口号,更多的是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员、全程和全方位。
南京市第一中学学生发展处主任高凯、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党委书记张小兵、南师附中数学教研组组长丁菁3位团队成员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高凯:在舒展的天空下,道德之花绚丽绽放
在“成全”德育体系下,南京一中始终致力于建设特色的德育课程,以学生社团、迎新大集等活动为载体,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最美最舒展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教育生活中自主选择自主发展,从而能够深扎根系,挺拔树干,展开枝蔓奋力生长,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张小兵:阅读文化建设与构想
最好的阅读应该是为了“人”的阅读,我们的阅读指向应当是立德树人,是为了树人、全人、成人。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阅读文化最重要的是行动文化,第一是群体阅读,第二是解放阅读,第三全学科阅读,第四融合阅读。通过这些阅读来寻找读书人,共建读书群,形成学校的读书场。
丁菁:系统推进促提升,锐意进取育英才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课程整合、系统集训、专家引领方面积极探索资优生培养的不同路径。在做好整体规划高中数学教学的同时,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积极建设校本课程、开设校本选修课、建构高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培养体系、开展多个大众数学的竞赛活动,从而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能够更好更快地成长。
结合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内容,3位专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与指导。
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教授、博导宋永忠
教育主张将“立德”放在“培育新人”之前,用“德”统领“才”,符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才观。以立德铸魂为统领,以思政引领力确保人才培养方向,这就牢牢把握了学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居艳校长思考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德育课程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既紧扣时代背景,也切合所在学校的实际。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张新平
立德树人、立德铸魂,要深刻地理解教学的教育性和教育的政治性,帮助孩子愿意学习、理解学习,在学习中发现存在的价值意义,确立学习目标,激发他的学习动机和愿望。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和社会、和国家民族发展之间的关系。
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导吕林海
教育主张有三个特点,一是基于提出者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二是概括、提升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三是要符合教育规律,居艳校长的汇报非常吻合这三个特点。我认为立德铸魂中最难的字是“铸”字。学生挑战自我、艰苦奋斗的过程,是铸魂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每个人的铸造过程都不一样,个体性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可以在人的发展性的评价研究上继续做出探索。
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为教师发展搭建了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平台,“苏教名家”培养对象将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引领更多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推动南京教育、江苏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