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思|有理论,有量表,让课堂观察走向专业化

2021/1/20 22:48:56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最新动态     发布人:马黎

编者按

2020年11月,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携手南京师范大学许立新教授研究团队,走进浦外高新分校,针对初中《英语》(译林版)教材Task板块教学,开展了精彩纷呈的课例研修活动。浦外高新分校的常娟老师和金陵中学龙湖分校的齐玲老师同课异构,呈现了《英语》(译林版)七年级上册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 Task的教学课例。

  基于一定的理论,依据合适的量表,就某一个观察角度或主题,进行量化的课堂观察,是很有必要的。

  在本次活动的课堂观察及评课环节中,我从“课堂生成资源的创设与使用”的角度出发,关注教师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处理。

  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教学形态,生成性思维是一种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在发展之前就存在的思维模式。生成性教学则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

  教师是否关注创设课堂生成资源并合理使用,可以从教师是否关注表现性目标的设计、具体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事件的创设、互动性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教学过程附加价值的创造等教学行为表现所观测到。

使用量表,观测教师在备课时撰写的教学设计(教学预设)中,是否关注表现性目标的设计,即是否使用可观测成对出现的动词词块,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语言学习活动。

  观测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是否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应聚焦学习活动顺序的合理安排,是否具有层次性和关联性。

  观测教师是否关注课堂生成资源的创设,从其教学语言的使用包括语速、课堂的节奏和律动;教师提问的方式(是否关注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的类型与有效性),设置问题的类型(是否以开放性问题与半开放性问题为主),是否进行追问以及用于思考的留白时间;引导学生回答时使用的语言及方式。这些互动性教学方法的使用更有利于教学过程附加价值(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创造。

  然而,我这节课所进行的课堂观察,依旧存在理论支撑不强、观察量表不够科学、数据采集不够专业等问题。更明显的是,我的观测更多的是聚焦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学习行为,并且依旧停留在主观定性的层面。活动结束后,我学习了一篇基于数据的定量课堂观察研究的文章,更具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这将是我未来课堂观察学习的方向。

附:

  《基于“多元交互式”课堂观察平台的英语教学精准提问策略》文章介绍

  “多元交互式”课堂观察平台,是在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方法的基础上,在互联网平台中嵌入课堂观察量表,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以行为编码方式在听课过程中采集“教”与“学”的表现性数据,经过后台计算与图形化处理,直接为课堂评估提供客观的量化证据,从而矫正偏差性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众所周知,语言和思维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密不可分。教师的课堂提问在促进学生英语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借助“多元交互式”课堂观察平台,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精准设问,更加科学地处理课堂理答方式,关注学生的应答水平和获得答案的途径,彻底改变传统英语课堂评课模式,减少观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让教学更为精准,对指导学生发展更有针对性。

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年第1期(作者系浙江省平湖市南市学校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是由教育部主管、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教育专业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0-1490/G4。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