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思|立足大单元,高效阅读,实现英语结构化知识建构

2021/7/12 11:03:14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教学课堂     发布人:马黎

  2021年4月19日,“南京市初中英语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的研讨”活动在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顺利开展。其中,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成员,来自南京市第五十中学的杨勇老师执教了《英语》(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 Reading 1,来自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的齐玲老师执教了《英语》(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 Task。
  以下是刘春艳老师在收看直播后的反思。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提到了“结构化知识”的概念,表述如下:“教师要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语境、语篇类型、不同文体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语言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建构结构化知识,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自主表达观点,实现深度学习。”

  张秋会、王蔷(2016)解释了结构化知识,“指经过梳理、组织和整合文本信息后形成的概念结构,这一结构使知识之间建立了逻辑关联”。胡晓燕(2004)指出学习与结构化知识的关系,“学习的本质是建构认知结构,学习者是建构认知结构中的主体”。她认为“知识不是杂乱无章地存储在大脑中的,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示”。由此可以了解到结构化知识基于已有知识,且是条理化、纲领化的知识。

  2021年4月19日南京市教研室组织了《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的研讨》,杨勇老师执教了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Reading 1,本节课以大单元为备课着力点,以“Good manners”主题为引领,课堂活动情境化,建构了Manners in the UK结构化知识,落实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了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立足大单元,明晰单元主题

  顿继安、何彩霞(2019)提出学科大概念,认为“学科大概念是指向具体知识背后更为本质、更为核心的概念和思想,以它来统摄和组织教学内容,将更为充分地揭示知识间的纵横关系”。探究单元并建立各课时之间的主题关联,并以此统领各个课时的教学,是实现结构化的有效途径。

  本单元话题为“礼仪”,板块主题为“权利和义务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主题语境内容要求为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主题群为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教师开展教学设计时关注“整个板块”,再到“整个单元”,然后才到“本课时”,详细列出的教学内容细目表明晰了各部分教学意义,从中发现关联,并明确了单元的主题意义。

  二、聚焦语篇类型,实现文本深层理解

  《课标》建议教师在分析语篇时首先尝试回答三个基本问题:第一,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第二,语篇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也就是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为什么会这样。第三,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也就是作者为了恰当表达主题意义选择了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课标》还建议,研读语篇要“关注语篇的选材出处和发表时间,分析作者或说话人的立场、观点和写作或表述风格,以及特定时期的语言特点和时代印记等”。

  杨老师关注到本语篇为一篇采访稿,文章由Daniel和Jenny针对“英国的礼仪”的七问七答构成,并通过有层次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风格和“采访”这一文体的语言特点。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表层理解,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浏览和捕捉文章包含的四个方面:Greeting people, Starting a conversation, Behaving in public, Behaving at home, 对文章形成总体印象;然后通过细节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实现对篇章的深层理解;最后根据语篇内容和结构特点,发表自己对Manners in China的见解和观点,进行评价性理解。

  三、关注前置知识,补充新知

  “教师在研读语篇时,自己首先要概括、整合语篇信息,提炼结构化知识,为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多种工具(如可视化图形成信息结构图)获取梳理信息,形成结构化知识奠定基础”(王蔷、周密等,2020)。

  杨老师对学生的已知信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文本信息层层归纳和提炼,分析信息之间如何关联,进而建构出新的结构化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文本内容和主题的新的认知结构。在读后环节通过Dinner in China的视频引出新内容,在“How do we Chinese greet each other?”“How do we usually start a conversation?”“Do we always queue?”“What do we do if someone is in our way?”“Do we shout or laugh loudly in public?” “Do we say ‘please’ and ‘thank you’ at home?” “Do we need to improve our manners?”这七个问题,迁移搭建新结构,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出新的认识,对司空见惯的中国礼仪进行深度反思和批判,帮助学生围绕Good manners这一主题进行不断深化和拓展认识。

  本节课Manners in the UK的结构化知识建构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实现了对主题意义的深度探究。而在日常教学中,如何立足整个教材,以大单元带动分课时、以大目标引领小目标、以已知导新知,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结构化知识,这对于我们一线教师而言是个崭新的话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