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9日,“南京市初中英语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的研讨”活动在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顺利开展。其中,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成员,来自南京市第五十中学的杨勇老师执教了《英语》(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 Reading 1,来自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的齐玲老师执教了《英语》(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 Task。
以下是程圳老师和沈敏敏老师在收看直播后的反思。
单元结构化 教研深度化
南京市第一中学泰山分校 程圳
4月19日上午,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通过线上教研的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的教学研讨。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对于我个人而言,平时对单元的整体教学研究不够深入,也会陷入教学模式化、碎片化的困境。今天的两节示范课,让我感受到了两位老师对于如何基于单元主题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他们大胆尝试,敢做先行者,也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思考,收获如下:
一、关注文体特征,凸显语用教学
首先,来自南京市第五十中学的杨勇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第一课时的教学,这是一段关于英国礼仪的校园广播采访。杨老师对该语篇研读得非常透彻,在教学过程中他带领学生赏析采访语篇的文体特征: oral, clear, free, 并不断激活学生相关话题的已有知识。由于该语篇的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主题群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杨老师还适当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引出中西方关于礼仪文化的对比。在此基础上,杨老师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鼓励学生们从语篇中获得新知,并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建立各信息间的关联,逐渐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当学生有了强烈的文体意识,关注了文体特征,则有利于养成系统思考、归类学习的习惯。
二、创设真实语境,实践语言交际
接着,来自金陵中学龙湖分校的齐玲老师开门见山,从学生的春游活动导入到本节写作课,展示写作任务:为学校网站写一个关于本次春游的talk,这个真实的写作任务源自学生生活,使得学生的作文不仅有真实的读者,而且着力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齐老师考虑到学生未接触过talk这种文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范文引导学生观察学习文章结构、语言和表达,随着板书课堂学生的动态生成,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该类文体的结构化知识,在新语境中迁移所学内容,为实现创新表达创造条件。本课时作为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对单元主题的一个总结和升华。齐老师融合本单元多种形式的语篇,向学生传递了“良好的礼仪和社会交往”的理念,提升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感和公民责任感。
三、基于单元整体,构建知识结构
最后,马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的思考”的讲座。在讲座中,马老师不仅对结构化知识、单元教学、整体教学等热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还与我们分享了大量教材单元整合的案例。马老师指出,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教师要认真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审视单元内各课时之间的衔接,梳理清楚主题意义的探究方向,考虑主题意义探究的逐步递进,为后续建构结构化知识奠定基础。
建构结构化知识并不是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终点。获取结构化知识的目的是深化和拓展对主题的认识,基于对该主题的新认知继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进而达到内化和习得语言,深入学习文化的目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特别感谢马黎老师名师工作室为我们精心组织的这次线上教研活动,收获颇丰,也深知不足。教学路上还需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明主题 显特征 理结构 化目标
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 沈敏敏
4月19日,我们有幸在线上聆听了马黎老师《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的结构化知识的研讨》的讲座,并观看了杨勇老师和齐玲老师的两节示范课。其中,杨老师执教的是八年级下册Unit 5的Reading 1阅读课,齐老师执教的是八年级下册Unit 5的Task写作课。感谢三位老师的辛苦付出,两位老师的授课生动有趣,让我们对本次培训主题有了直观的认识,马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化理解,升华认知,现将个人收获整理如下:
一是明确单元主题,构建合理情境。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社会,话题是礼仪,主题语境的内容要求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发展。两位老师都紧扣主题设置了自然合理的情境,齐老师从学校进行的春游出发,创设了一个具有真实生活气息的情境,然后提出让孩子们制作一个学校春游网页的要求,亲切自然;杨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注重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学生们日常的礼仪行为,激活学生们原有的结构化知识,逐步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到前后呼应,让整堂课犹如被串联成线,同时又重点突出,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是彰显文本特征,明晰文本特点。两位老师都十分注重对文本体裁的分析,开始正式阅读前杨老师就标题“When in Rome”提问,“这是一篇游记吗?”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体裁,明确这是一篇interview后,接着继续通过对采访语言的分析启发学生总结interview的特点即口语化、简洁化以及自由化。而齐老师在导入的同时就引导学生明确任务即制作一个web page, 并在教学过程中反复以对比的形式让学生们明晰web page的结构以及语言特点。文本体裁不同,特点亦不相同,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明确认知不同文本的特点,两位老师采取的问答式以及对比式都非常实用。
三是关注前置知识,构建知识结构。马老师在随后的讲座里对结构化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具体从What、Why、How三个方面逐一阐述。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单元甚至是一堂课的知识之间不是零散呈现,而是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要重视学科大概念,以主题为引领,落实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马老师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展示了两位授课老师的前置性知识准备,她还以教材中关于描述“人”的话题为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构建结构化知识。让我们认识到,在单元主题下,单元的六个板块是层层递进的,从Welcome to the unit到Task是一个从“激活原有结构化知识”到“应用单元结构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对应着课标中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到迁移创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采取单元教学或整体教学的模式,明确主题意义指向,厘清内在关联,构建结构化知识模型。
最后,梳理知识结构,板书呈现模型。两位老师的板书,动态呈现,涵盖面广,并且挖掘出各部分的逻辑关系,用有机组合代替了简单的堆砌,最后形成了一个重点突出、细节充分但又详略得当的有机整体。学生们通过板书,就能够抓住重点、基本解决难点并理顺整体结构,板书的作用体现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