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与“不变”间叩问习作教学的真谛

2022/3/31 13:57:34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最新动态     发布人:朱萍

 樱花妖娆,熏风不比暖风少。雨打芭蕉,清清寂寂似唱叹惜调。

 如何好?何必烦恼?养心待春晓。

 为了更好地发挥习作教学“立德树人”的价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工作室老师们对统编习作教材的研究水平,330日下午,我工作室主持人朱萍老师诚挚邀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校长潘文彬校长来作指导,与工作室老师们如约相聚在云端,开展了“钻研统编习作教材”网络学习活动。老师们在线交流思想,享受这充实而愉快的春日午后时光。本次活动由我工作室主持人、特级教师朱萍老师主持。


 潘文彬校长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题为《统编教材习作教学的变与不变》主题讲座。潘校长首先从叶圣陶先生的题词导入,引导大家思考:作文是什么?作文的性质是什么?随后,潘校长具体而深入地从把握统编版教材习作教学的变化、用心经营习作教学的全过程两大方面重点解读了统编教材习作教学的变化与坚守。讲座中,潘校长通过大量的作文教学实例,从变教材的“要求”为学生的“需求”、变注重作前指导为关注全程指导等两个方面细致解读了如何用心经营写作教学的全过程。




 多年来辛勤耕耘在儿童习作教学园地的潘校长,对当下统编教材的习作教学有着精深的研究。他认为,习作是一项艰辛而复杂的劳作。儿童想要拥有表达的自由和快乐,也少不了要下一番苦功夫。儿童完成一篇习作必然需要经历“两个转化”。

  一是思维的转化,由模糊思维向具体思维转化,就是先要在自己的心中画出一幅图像。在选材、构思的时候,儿童往往是凭印象、感觉、情感选择有关材料的,这时,许多素材还是断断续续、模糊不清的。这就需要他们先在大脑中完成从模糊思维到具体思维的转化,让模糊的印象逐渐形象化、具体化,使场面、环境、形象、声音、色彩、质地甚至氛围等,像过电影般在自己的头脑里一一呈现。实践证明,儿童的生活积累越丰富,观察越仔细,思维转化就越快。

  二是语言的转化,由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就是要用准确而规范的语言来展示自己心中的图像。儿童构思时,运用的往往是内部语言,而内部语言的特点是不准确、不连贯。因此,还需要经历一个从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只有反复思量,认真遣词造句,才能用文字把想要描写的事物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出来。毋庸置疑,语言积累越丰富,运用能力就越强,转化速度也就越快。

  潘校长还建议老师们应该从四个方面下足功夫:一是习作教学要回归儿童世界,二是习作教学要关注儿童的真实生活,三是习作教学要尊重儿童的话语方式,四是习作教学要引导儿童学会智慧表达。这些主张如同一座座航标灯,为工作室老师们指引出深入探索研究的方向。





  聆听了潘校长的智慧分享后,朱萍老师作本次学习活动总结。她非常感谢潘校长在繁忙工作中为我工作室带来的指导,敬佩于潘校长对习作教学研究的深厚学养。朱老师希望我工作室老师们能在会后好好消化吸收,学习潘校长那样的治学精神,静下心来,好好研读、梳理出统编教材的内在肌理,把握住儿童习作教学的规律。

  朱老师更进一步指出,研读、梳理好教材,厘清统编教材所构建的作文教学体系与序列,必定会极大地助力教师站位更高,看得更准。如此,教学实践时才能用对教材、用好教材。从钻研到精研,变整理为梳理,线上线下,我工作室将会学习不断,教研不停。


  诚如潘校长和朱特的殷切叮嘱,让儿童成为快乐的表达者,这是核心素养背景下儿童习作的必然追求。当儿童拥有了这种快乐,就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如同和煦的春风,暖人心扉、沁人心脾;就会觉得自己时刻都沐浴在快乐的阳光和月光中,自由生长着;就会觉得习作是自己的至爱,拥抱了它,生活就会愈发明亮有光泽……

  让儿童成为快乐的表达者,是我工作室每一位醉心于儿童习作教学的伙伴们,痴心不悔的追寻。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