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导练--读《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有感

2022/4/1 11:49:31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最新动态     发布人:倪晨瑾

思 考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课新模式,顿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研究与实践的热点。然而,“教会、勤练、常赛”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要看是不是能“一体化推进”。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其他学科都有相对应的一些练习措施,包括巩固、精炼、提优,为何体育学科这方面的内容就很少呢?

 

当前困扰体育锻炼的障碍主要是“内容太枯燥,学生不愿意动”、“锻炼有危险,校长有担心”、“锻炼没效果,体质照样差”、“场地器材少,人多练不了”4个主要问题。同时,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将日常动作练习加量,而是需要改换不同的形式,适时地加入,既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丰富学科内容,从而达到“勤练”又不死板。

《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四个字“安”、“健”、“新”、“奇”,书里论述了影响学生的参与活动的因素,并提供了很多的新颖体育项目,值得应用、推广。

    文章要多改,做得好才能写得好!

 

通过阅读《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从兴趣入手,开展对体育教学趣味性的设计,在原有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教学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而在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可以从身体的竞赛性、活动的娱乐性,把单一的运动类活动转变为多种的运动类活动,像跑步类训练从时间、空间、距离、次数等方面出发,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及参与感,巧妙地提高了训练强度,使学生更加乐于参与体育活动。

2.紧抓教学氛围,氛围的营造能够激发学生的拼搏性、竞争性、奋斗性。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局限于当下教学项目、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的设计,往往忽略了教学氛围的设计,如体育文化的渗透、教学问题的讨论,让体育教学完全沉浸在枯燥的训练中,使学生无法在教学中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大大降低学生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个人认为,建立教学氛围,通过比赛、讨论与交流体育文化、游戏等形式,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让体育活动的“奇”和“新”引入到教学中,使教学形式得以转变,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水平,让当下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3.以安全为主,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安全永远是第一主题,是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体育项目的训练,保证教育的科学性、安全性、合理性。因此,无论是力量还是机能的训练,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不同年龄学生的差别,在做好体育材料的关注时,重视科学教学的设计,用合理的方式、科学的时间管理让学生的潜力得到激发,机能得到提升,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作者简介:

王小龙,1989年出生。中共党员,一级教师。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体育教师。曾获栖霞区青年教师基本功一等奖,栖霞区教坛新秀,优秀青年教师,市级优秀志愿者,并多次开设区、市级公开课,多篇案例获市级奖,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期刊。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