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思|素养导向 多元评价 精准施教 促进发展

2022/4/25 15:14:28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团队成长     发布人:马黎

  首先,感谢市教研室马黎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这么好的学习资源,我利用了16号一天时间,并在接下来的一周陆陆续续利用回放功能看完了“第五届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初中部分的绝大部分学习内容,看完感触很多,收获很大。由于时间关系,我重点谈谈个人学习蒋京丽老师及其团队的《基于诊断测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测评素养的实践研究》教学成果的心得体会:

  一、凸显“素养”在教学与评价中的导向作用

  评价是素养落地的关键。但由于教师普遍认为评价是教研部门的事情,评价就是组织学生参加教研部门组织的考试,因此,教师测评素养普遍不高,评价方式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评价目标与课标标准的匹配度不高,评价与教学的内部一致性不够,评价功能的窄化,教师对形成性评价重视不够,评价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有限,仍需要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为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评价与教和学之间的关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课堂评价活动应贯穿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诊断性评价的功能,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去开展学习。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也提出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在上述背景下,蒋京丽老师及其团队开展的《基于诊断测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测评素养的实践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蒋老师团队主要采用了“优诊学”线上平台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进行测评,并形成相应的评价报告,如阅读微技能涵盖“理解主旨大意、辨别文章来源、理解主要观点、确定句间逻辑、推测生词含义、找出细节信息、推断态度意图”等。这些微技能与课程标准上相应级别要求基本一致,反映了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和理念。如蒋老师团队中有教师通过在线英语诊断学习系统“优诊学”对学生理解主旨大意微技能进行测评得出学生存在以下问题:在概括主旨大意时,学生更多关注文本中的显性或浅层信息,很少关注上下文逻辑,简单从文中摘抄下来几个字或一个句子,并没有仔细阅读每段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等。

  由此可见,这些评价内容和标准是源于课程标准,评价的理念、内容、方式等符合课标要求,突出了素养在评价中的主导地位。

  作为区学科教研员,首先在各类学业评价命题的过程中,要确保命题内容、理念以及方向与课标一致。命题突出素养导向,根据英语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来命题,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发展水平。如从去年起,我区七年级英语学业调研试卷已将音标、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都置于语篇中进行考查,突出考查学生词汇、语法的语用功能。

  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强化本区教师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测评培训,指导教师将课程标准转化为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教学目标,实现评价与教学的结合。

  二、基于“问题诊断”进行教学设计,实施精准教学

  “问题诊断、精准施教”是蒋京丽老师及其团队的《基于诊断测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测评素养的实践研究》成果的一大亮点。蒋老师团队通过外研社自主研发的在线英语诊断学习系统“优诊学”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强弱项进行在线诊断、及时反馈,并据此实施精准教学。

  如蒋老师团队中一位教师通过“优诊学”对班级学生写作微技能“写作的衔接与连贯”问题诊断如下:学生缺乏运用衔接手段的意识,写作时很少或没有使用连接词,句子和段落之间缺乏衔接;学生写作缺乏主题句的引领,段落细节性信息和主题句之间缺乏逻辑联系,没有运用恰当的方法组织语篇,使文章意义连贯、逻辑关系清晰等。

  基于上述诊断结果,教研团队进行研讨,制定课堂教学策略,具体如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教材中短文的衔接手段,如指代手段,以及表示并列、因果、转折、递进等逻辑关系的连接词;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组织语篇,使文章意义连贯,逻辑关系清晰;指导学生对教材中学到的衔接连贯技巧进行仿写等。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实施精准教学。

  而现实中,很多一线教师教学缺少问题诊断意识,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的设计往往只是基于个体经验,随意性强,上课不聚焦核心问题,什么问题都想解决,结果什么问题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课堂成了走流程。

  由于我所看到的在线诊断学习系统“优诊学”不含译林版《英语》教材,各项英语微技能也没有按照年级分级细化。因此,我个人很期待能够有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及《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等权威文献上的内容标准,凸显译林版《英语》教材内容的分年级的适合本市学生使用的在线测评系统。这样,我们区级教研活动可以在对学生进行问题诊断的基础上,每学期分年级确定几个亟待解决主要问题,据此开展教研活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可以分阶段对学生进行线上问题诊断,并根据这些问题来改善、优化自己的教学。这样,一个阶段持续聚焦解决一个问题。

  即使暂时没有合适的线上诊断学习系统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线上问题诊断,教师也要增加问题诊断意识,开发一些前测试题进行问题诊断,并基于问题的解决来实施精准教学。

  三、以“发展”为目标开展多元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评价有多种方式和途径。我们经常接触的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而一线教师最关注的期中、期末调研测试就是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收集信息,并根据信息来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因此,形成性评价和教学活动是密不可分、相伴而生的,非常重要。

  但是一线教师对此往往重视不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引导教师尝试通过各种形成性评价(如提问、反馈、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全班评价等)来帮助学生学习。为了更好地开展形成性评价,要指导教师开发课堂观察量表、问卷以及学生成长档案袋等表现性评价工具进行评价,最终达到“以评助学、以评促教、教评统一”的教学目的,实现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三者内在的一致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为区学科教研员,在今后教研工作中,我要多开展以测评为主题的培训,提升教师测评素养,提高教师课堂评价量表的开发能力以及试题命制能力。要开展体现形成性评价特点的课例研究,积累一些鲜活的优秀评价样例,引导教师的日常教学向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