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思|诊断性测评 ——有效课堂教学的一把利刃

2022/4/29 10:10:17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团队成长     发布人:马黎

  回顾打卡两天的第五届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仍记得她每天送我的赠言,一句是“去做你想做的事,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还有一句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这春意盎然的两句话的激发下,我认真学习了蒋京丽老师《基于诊断测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测评素养的实践研究》专题发言,聆听了与其主题相对应的三个课例展评——揭佳老师的《写作教学中语篇衔接与连贯能力培养课例》、季伟老师的《培养写作中语言表达准确性能力的课例》以及蒋钰婷老师的《阅读教学中理解大意和理解要点能力培养课例》。

  首先,蒋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她的团队通过参与规范的命题培训和实践以及开展基于诊断测评的教、学、评一致性课题研究,依托外研社“优诊学”诊断测评项目的开发和应用,从而有效提升一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评价素养,实现其在理解评价目的、提升命题技术、解读评价结果、诊断学情基础、改进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积极转变。大会主席武尊民教授在第二届研讨会发言时即指出:“诊断性测评,反馈信息是立即的、实时的。从教师来说,诊断性测评的结果会帮助教师思考他的教学计划,修订或者调整教学进度,创设更多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课程等。”而蒋老师的团队将“诊断性测评”这一对很多英语教师来说还很陌生的学术名词,成功地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与测评的实践中。

  揭佳老师针对学生“衔接与连贯”这一写作微技能弱项,通过主题为“拯救濒危动物”的读写结合教学,在语篇处理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关注段落写作方式和衔接手段,并在写作过程中利用“支架式”学案培养学生写中心句和衔接句的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测评所反馈的学生弱项能力。季伟老师针对“学生语言表达不准确”这一问题,课前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和整理了听力和阅读中所学的内容和语言,课上从单句到语篇,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活动帮助学生内化和巩固语言,有针对性地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蒋钰婷老师将诊断测评的反馈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基于北师大版《英语(九年级全一册)》Unit 3 Lesson 9 Creative Minds语篇,针对学生在“理解大意”和“理解要点”两个微技能上的突出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提取、整合关键信息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加工和概括总结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升测评所反馈的弱项微技能。三位老师课例的共同点,皆是“基于优诊学诊断测评结果确立学生学情,定位学生弱项,找到教学的起始点”。并且,他们善于使用优诊学软件的详细数据,科学量化学情分析,这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课堂的形成性评价、后测与前测的对比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位老师的线上讲座精彩纷呈,专家教授的点评更是指点迷津。林敦来教授指出了基于诊断性测评的课堂教学流程——“诊断性测评→真实性反馈→科学性补救”。并且,他提倡教师将学生活动后的形成性评价与学生活动前的诊断性评价有机结合,并实施“嵌入式的课堂补救措施”,即“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采取诊断性评价的方式,将活动观在实施中完善,在活动观的指导下嵌入。” 蒋老师也指出,年轻老师,热爱学习,包容性强,善于接受新的理念和工具,但有时课堂上安排的内容过多,容易面面俱到,导致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关联性不强。

通过两天的线上学习,我聚焦诊断性测评这一主题,并关注其在读写结合教学中的运用,总结出以下学习心得。

  1. 结合诊断性测评的结果,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的设计阶段有效结合诊断性测评的结果,在文本的选择与分析时,使文本分析紧密关联诊断性测评结果中学生的弱项,依托诊断性测评工具,探索和实践提升学生弱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2.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学习,教学评一体化

  诊断性测评不仅使得学情分析更加精细化,科学定位教学起点,同时引导教师在主题意义的探究过程中,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运用评价语言,突出学生学习和评价的主体性。此外,教师应多关注关键信息,减少求全的表面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把握主题意义。

  3. 建立读写结合教学理念,创新整体教学

  关注整体教学,建立读写结合的教学意识,设计合理有效的读写关联活动,确保学生使用从阅读中获取的信息进行写作,并使用诊断性测评及时提供读写任务反馈,监控写作的修改过程。

  本届研讨会以“教、学、评:核心素养与多元评价”为主题,既重要又及时。其中,诊断性测评的目的是给英语学习者提供详细的反馈信息,为他们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恰当的干预措施和合理的建议。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语言学习朝着个性化、自主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有效的诊断测评可以为个性化的语言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而诊断性测评这一把“利刃”,将平时教师忽略的隐性化考查内容,显性地进行了命题处理,帮一线教师规避“经验教学”,辅助教师实施精细化教学,帮助教师探查学生答题正误背后的教学意义,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