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习作如何教?
——记江宁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骨干班暨吴勇名师工作室第四次研修活动
11月2日,由江宁区教学研究室主办,南京新书院悠谷学校、南京市小学语文吴勇名师工作室承办的江宁区小学语文第二届习作教学骨干教师研修班拉开了为期一天的序幕。特级教师、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小语教研员倪鸣老师、特级教师、江宁区教学研究室小语教研员吴勇,南京市学科带头人、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小语教研员黄雅芸老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小语教研员杨春艳老师出席并指导了本次活动,他们就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写作教学实践献计献策,为青年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技能提升推波助澜。
上午的研修活动开始了。首先由南京新书院悠谷学校的王永庆老师执教二年级写话课《小老鼠与电脑》,他充分调动二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放大镜”和“写话单支架”,将一堂低年级的写话课教得活泼生动。教学看似云淡风轻,其实步步为。南京新书院悠谷学校张丽莉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习作《我和 过一天》,整堂课紧扣“神”字,凸显“神奇登场”“神力运用”和“神奇告别”,立足全篇搭建言语支架,并借助例文打开学生的思维,助力学生言语习得。
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的赵燕老师和南京市潭桥小学的陈贵老师继续对习作《我和 过一天》进行同课异构。赵燕老师关注选材,关注角色选择,地点的选择,竭尽全力地帮孩子寻找想象力的生长点。而陈贵老师则重于表达情境的创设,教学全程情境连贯,顺学而导,习作指导中既给学生留足自主习得的空间,又为学生自主表达学习搭建了坚实的言语支架。
|
紧接着南京市学科带头人、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小语教研员黄雅芸老师与特级教师吴勇进行互动式点评,他们都认为此次“同课异构”的课堂在提供学习支架方面,做得较为到位。教学通过审题选材、例文示范、自主写作、交流评改这四个教学板块,清晰还原了习作指导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梳理已有认知,整合信息;又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积极讨论,展开缤纷想象。妙趣横生的课堂上,老师们寻找的是潜力,而不是已经展现出来的出类拔萃。与此同时两位专家也为在场老师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如何将教与学的过程相融合,最大程度地体现“学”的过程?现阶段如何从教师的知识告知转化到让学生自己去梳理与探究的写作策略?如何基于单元整体,教材整体去规划写作学习活动过程?这些值得思考的话题,也为线上和线下的骨干班、名师工作室学员进一步深入研讨提供了契机。
下午,吴勇名师工作市两位学员进行“习作单元”专题的课堂实践������。南京市学科带头人、江宁区铜井小学侯祥敏老师执教的六上第五单元“初试身手”板块。她亲切自然的教态如涓涓细流启发着孩子们的思维,引导他们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按照恰当顺序组织材料,教学过程遵循了习作的内在逻辑,学生写作学习充分,课堂获益良多。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齐武路小学陶南老师则沿着侯祥敏老师的铺垫,执教了本单元的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整堂课重点落在如何将“不同方面”和“不同事例”写清楚、写具体。陶老师借助例文,引导学生用指向“中心”的细节将不同事例写具体,引导学生用指向“中心”的说明方法将不同方面的特点写具体。教师的评价全部来自学生的学习过程,落实了新课标倡导的教学评一致化。
紧接着特级教师、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的倪鸣老师和南京市学科带头人、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小语教研员杨春艳老师以这两堂课为例,展开将专题讲座。倪鸣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对“习作单元”各板块教学进行解读并深入的追问:“初试身手”与“习作”这两部分究竟如何进行教学关联?在“初试身手”板块教师作了写作技术上的铺垫和准备,力求减缓习作的坡度,那么在“习作”板块的教学中到底如何科学衔接,合理化地运用教学空间,提升写作训练的效能?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如何走出纯粹教写作知识的窠臼,走向写作知识师生“共建”的教学场景?杨春艳老师则用理性的目光审视课堂上学生的言语表现,提出“习作”板块的教学指导要紧扣学情,不能从头教起,不能面面俱到。“习作单元”教学要站在任务群构建的高度,整体规划,合理分布单元要素的关键落点,连贯而科学设计写作活动,将“习作单元”变成一场精彩纷呈探究之旅,展现一个表达要素的完整落地过程。两位专家切中肯綮,让学员们有醍醐灌顶之感。
紧张的一天研修忙碌而充实,六位一线老师的课堂实践,为研讨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样本;专家们独到的见解,为学员们破解教学难题,带来更多的教学思考。就是这样的一次次磨砺,江宁区将会有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会教习作,善教习作,从而全面提升全区学生的表达素养。